为历史名人举办的寿诞活动我们经常见,为学界泰斗举办的纪念大会我们也经常见。但是,为一位厨师举办诞辰100周年的隆重纪念,让后人在他精湛的厨艺以及一生永不停息的奋斗故事中获得鼓励,进而沿着鲁菜学习与传承的道路孜孜不倦地努力,这样的活动还真是极少看到。近日,在济宁道和顺酒店内,一场纪念鲁菜大师、素菜制作泰斗孙瑞元先生的活动就隆重举行。尽管孙瑞元仅仅是一名普通劳动者,而厨师这个行当甚至在旧社会还属于下九流,可是依然不能阻挡今天的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孙瑞元先生乃济宁本土著名餐饮企业“瑞元亭”创始人孙启怀经理之父,“瑞元”这两个字也正是取源于孙启怀父亲的名讳。孙瑞元老先生当年德艺传家、品味继世,厨艺精湛,令人叫绝。曾在1927年至1937年,于济宁老城区运河南岸经营过“佛心斋”素餐馆,名噪一方、备受青睐。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是广传技艺、受人敬仰。济宁市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冠良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早在1977年他初来济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孙瑞元先生。记忆里的孙瑞元,既是一位厨艺精湛的高手,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说起孙瑞元先生的高超厨艺,不得不说的就是他最拿手的济宁素菜。素菜,绝非咱们简单认为的白菜、油菜等各色青菜,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肴流派。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和重大的典礼。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吃素理论逐渐形成,对素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此,素菜便自成体系,独树一帜,风格别致,成为丰富多彩的中国菜肴和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素菜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的菜肴。素菜以其食用对象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素菜主要以时鲜为主,清爽素净;花色繁多,制作考究;富含营养,健身疗疾。”王冠良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来宾不禁大开眼界。
王冠良告诉记者,孙瑞元先生的济宁素菜在当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他最擅长的素鸡丝、烧罗汉面筋那更是咱们济宁本土菜中的重要菜品。记得当年老济宁人吃素菜,都要到孙瑞元的“佛心斋”,而到了“佛心斋”,也得吃了孙瑞元亲自做的老济宁素菜,那才叫享受了美味。不过让人惋惜的是,由于正宗的老济宁素菜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再加上曾经一度人们的饮食观念出现偏差,因此济宁素菜的手艺慢慢失传。现在,济宁众多的饭店中,要想吃到咱们济宁原汁原味的素菜,除了瑞元亭这样的老菜馆,其他的就非常困难了。“不过也正因为这种遗憾,今天我们才特意举办纪念孙瑞元先生的活动,同时举行孙瑞元先生徒子徒孙的拜师礼。我们希望,这种纪念活动,能让今天的厨师们,记住他们的恩师,同时更激励年轻一代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深挖本土,不断振兴鲁菜,振兴咱们济宁菜。让更多的人通过原汁原味的济宁菜,感受到咱们济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风格。”王冠良告诉记者。
采访中孙瑞元先生的弟子们告诉记者,师傅一生勤勤恳恳、甘于平凡,唯独在教授厨艺方面百般严厉。任何学徒在学习过程中想偷懒一点半点,都是做不到的。而也正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孙瑞元先生的四子孙启怀才继承父志,在美食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从一般厨师到班长、再到副总,再到创立瑞元亭餐饮公司,并由山东省烹饪协会颁发“济宁地方菜研发中心”,这一切,都和孙瑞元先生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正如《餐饮世界》特约记者在《运河岸边的一颗餐饮明珠》中写的那样,瑞元亭的饭菜彰显了孙瑞元老先生对于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爆海蜇,做法精妙,脆、鲜、香、嫩让人入口难忘,滑菇三丁,清、纯、香、糯,鲜中微甜,口感绵长;冰糖肘子,色正香浓,甜而不腻……细面津润、成色如玉的靠山药坯和胃养脾;香津爽口,江南风味的狮子头闻名遐迩;成色单一却让人百吃不够的砂锅排骨香味满口;还有那富有滋补功效味道香纯的奶汤大肠等真让人一饱口福。这些美馔,配料精妙、装盘讲究,盛装典雅、美观大方,可食性与欣赏性并举,风味诱人。这几款招牌菜,不可不尝。如果想吃海鲜,十几个优质品种任你选择,高档的有海参、鲍鱼、鱼翅,上档的有花蛤、海虹、蛏子、爬虾、明虾、扇贝、鱼杂、八带、海蛎子、海肠、鲅鱼还真的使人挑花了眼。可谓精品汇聚琳琅满目。”史衍安先生在《瑞元亭记》中也赞曰:“孙氏厨技、德馨人怡、烹饪探奥,精品打造。煎馏烹炒、焖炖烧靠、爆炸煨糟、卤腌发泡。”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矣。又对瑞元亭老总赞曰:“独得真传不自满,身怀绝技而不骄。嫡传鲁菜,巧揉淮粤,借鉴他系,古色新风,荤素珍馐,倍受青睐。”
一位名厨,在他活着的时候,因为用他的技艺而备受人们的尊重。而如今,当他已经走了的时候,他依旧因为他的品德而备受人们的怀念。孙瑞元先生,对于济宁餐饮界而言,不仅仅是一位名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奋进不止的精神、一种对事业的孜孜不倦、一种对传统饮食文化深度挖掘的执着。这次的纪念活动,既是济宁餐饮界第一次对一位名厨开展的纪念活动,但更展现了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对技术的尊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说素菜
中国素菜以寺院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三大派系著称。寺院菜
佛门素食的风气,为我国大乘佛教所独有。佛门吃素如蔬的目的,自然在于戒杀护生,养成大慈悲的佛性。《梵网经》菩萨戒说:“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宫廷素菜
宫廷素菜,是素菜中的精品。在宫廷中,御膳房内专设“素局”,负责皇帝“斋戒”素食,能调制出好几百种素馔。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时,事先要有数日沐浴,更衣独居,戒酒、食素,使心地纯一诚敬。南朝武帝萧衍,当了48年皇帝,此人长于文学、乐律、书法,笃信佛教,素食终身,为天下倡,曾四次舍身入同泰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民间素菜
民间吃素大多是怀着慈善心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吃素是仁者的美德,都是怀着“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吃素菜。孔子云:“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所以民间吃素,并不是不吃肉荤,只是强调多吃菜蔬,崇尚朴素清淡的生活。
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因此,人们在大鱼大肉过后不如到素菜馆品尝一顿素食,在质朴的菜蔬食物中,蕴含着陶冶性情、升华灵魂的境界,给你带来妙不可言的雅趣。
特色
素菜营养丰富,别具风味,吃起来入口生津,有利于人体健康。素菜主要以绿叶菜、果品、菇类、菌类、植物油为原料,味道鲜美,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从营养学角度看,蔬菜和豆制品、菌类等素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水,以及少量的脂肪和糖类,这种清淡而富于营养的素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为适宜。特别是素食中蔬菜往往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还可及时清除肠中的垢腻,保持身体健康。
现状
我国素菜发展到现在,品种已达8000多种。按其制作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卷货类:用油皮包馅卷紧,淀粉勾芡,烧制,如素鸡、素酱肉、素肘子、素火腿等;
二是卤货类:以面筋、香菇为主,烧制而成,如素什锦、香菇面筋、酸辣片等;
三是炸货类:是过油煎炸而成,如素虾、香椿鱼、小松肉、咯炸盒等。
素菜中,还有一道罗汉全斋,把发菜、冬菇、冬笋、素鸡、鲜蘑、金针、木耳、熟栗、白果、菜花、胡萝卜、豆腐、腐竹等在砂锅中烩作一锅,色彩斑斓,滋味独特,口感香醇,食而不腻。
新闻推荐
让车迷亲身体验车的轻盈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记者张芳通讯员王盛荣)“快、快、快,加油、加油、加油”……2014年3月30日,“翼马当先”拉车大...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