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茜茜
“一条路上,两个井盖出问题,这也太危险了。”昨天,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早上骑车经过车站东路时,非机动车道上接连冒出的两个“无盖井”让李先生险些“摔倒”。
上午十点左右,记者来到车站东路与解放路交汇处时,路口向北不远处的非机动车道中央竖立的一根树枝很是“扎眼”,记者走近时发现,原来这处的井盖不见了,为了防止过往的行人车辆发生意外,这根树枝义务当起了“临时工”。在现场记者看到,因为这里丢失井盖处于马路中间的位置,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都纷纷避开此处绕道而行,以防自己被“坑”。随后,记者又自北向南步行至车站东路与济邹路交汇处。在路口处向南约五米外的非机动车道上记者见到了另一处“问题井盖”。圆形的井盖半悬在井口一侧,“张口”的井盖处同样竖起了一根树枝。在树枝的顶部还被绑上了白色的塑料袋,以作提醒。“这个井盖坏了有段时间了,最初井盖掉进了井口里,最近几天才将井盖捞起放在了一边。”附近居民秦阿姨告诉记者,井盖虽然从井口内打捞上来,但一直没能正常“归位”,半悬着的井盖让不少路过此处的市民吃了“亏”。“昨天一年青人骑电动车经过半悬着的井盖处,车轮碰到井盖一打滑,咣当一声,摔倒了。”“这个井盖坏了近一个月了,一直没看见有人来修理过。”负责该路段的环卫工人楚大姐告诉记者,井盖一侧竖立的树枝是她的同事插上的,为的是防止路过此处的市民不小心“陷进去”。“这条路上的车多、人也多。最初井盖的大小刚好,由于车辆来回碾压,井盖变了形。”另外,楚大姐还告诉记者,掉进井口内的井盖就算重新打捞上来,大小也不再适合井口。无奈之下,这才将井盖半悬在井口的一侧。
记者在采访中,路过的市民也纷纷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修补马路上的两处“问题井盖”,还市民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随后,记者联系到济宁市住建委12319热线,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问题井盖”的位置后称,将会尽快联系相关单位,对井盖进行安装。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人社部门提醒:做好档案托管和保存,职称评审、养老金领取都与档案密不可分■本报记者曹俐对于很多人来说,档案既熟悉又陌...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