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樊娜娜通讯员张萍
“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如何走出去,让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而锻炼自己并感受高科技畅想未来。百余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的大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两批于2月28日和3月5日,来到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了现场参观、旁听开标会议、听取招投标业务知识讲座等实训教学活动。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实务》课程的负责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张萍老师告诉记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通过此次实训活动,不但使学生的招投标操作流程、开标会议议程和抽取评标专家的要求等这些专业技术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实地体验交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标准和职业态度,受到真实工作氛围的熏陶,提升了他们诚实守信、保密守时、敬业守法的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课堂“搬到”岗位第一线
“今天的活动让我们走出了校园的象牙塔,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见识世面、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进入大三将面临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学校能经常开展这类的实训教学。”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张潮告诉记者,现场的学习让他对招投标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及了解了专业的发展形势。
大学生们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首先旁听了当天的开标会,在开标会上他们零距离感受了建设工程项目计算机网上开标系统的运行,以及真实地了解了招投标的流程。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加真切的了解到公共资源交易的各个环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各科室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职责,大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公共交易的各个流程,而且还接触到了与招投标流程相关的电子设施设备,大家兴趣十足,气氛非常活跃。活动最后,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为大学生们介绍了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方面的内容,并一一详解了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提问,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通过对山东省内的建筑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招标代理公司等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招标代理员、合同管理员等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张老师告诉记者,“让学生们走出校内课堂,到建筑行业工作岗位一线的校外课堂去学习,就是为了通过实践,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通过融合,实现升华和超越。”
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张老师说:“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校外课堂的活动,建筑工程系为学生开拓了一片快速成长的空间,搭建了一个与校园不一样的成长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形成很多有价值的结果,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易中心现场就是教室,现场的专家、讲解的工作人员就是老师,现场参观、旁听开标会、听讲座的过程就是实训教学活动,讲解老师边讲边做,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张老师认为,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有了对实际岗位工作现场更直观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学到了校内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了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听工作人员介绍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朕葳通讯员王福伟毒在相当一部分人心里,并不会把食品问题当成一种刑事犯罪,一旦抓住,很多都是罚款了事。而这次任城区毒豆芽案件的做法和力度,能够把...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