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
4月28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市区洸河路与共青团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一排景观花坛,竟然有八个全部被人踹翻在地。原本做工精美的白色花坛,现在全都横七竖八地歪着,花坛内的土也倾泻出来,十分不美观。尤其可惜的是,原来花坛内种满了红色的小花,煞是好看,可现在,花坛内的小花全都被泥土掩埋,花瓣也凋零了一地。随后记者致电了济宁市园林局。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区不少主干道上都设有景观花坛。但遗憾的是部分市民十分不文明,不仅经常往家中私自偷花,更有甚至趁着夜色故意搞破坏,把花坛踹翻在地。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园林部门就得对景观花坛进行维护、补种新花草。在此,记者也呼吁广大市民,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不要让自己的不文明言行给古老的圣城抹黑。
地下通道竟成“公共厕所”
■本报记者盖鸣霆
4月28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市区原赛玛特超市(新体育馆店)由于长期停业,现在超市前面的地下通道竟然因无人管理变成一个大型的“垃圾场”与“公共厕所”。整个通道内被丢满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食品包装袋、废旧广告纸和儿童旧玩具。更让人作呕的是,通道内还布满了大小便及卫生纸,并散发出阵阵恶臭,远远地站在通道入口处便可以闻到。
采访现场记者发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士沿着通道下了几级台阶便开始小便,随后离开。“现在天渐渐热了,出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它的地下通过紧邻广场,十分影响市容市貌。因此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不要因为超市关闭就让地下通道变为公共厕所。”刘女士告诉记者。
新闻娜点事
“不文明”背后是公共意识缺失
如今啥都“扎堆”,“陋习”也不例外。瞧,好好的花坛被踢得“七歪八倒”,超市的地下道竟被当成了“公共厕所”……哪来这么多“无聊”之人,又哪来那么多“陋习”之事?
很多人喜欢贴上“道德”的标签,训斥这些行为的可恶性。然而,“不文明”都应归结到道德的层面吗?并非如此。众所周知,随地吸烟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等一些行为一度被媒体归纳为中国式陋习,在很多学者看来,这些不文明背后更是一种“习惯”———即公共意识缺失所致的“不拘小节”。正如家和酒店的区别,你和家人住在酒店客房里那就属于私人空间,你随便一点家人也会原谅,但是你进入酒店大堂那就属于公共空间了,你就应该小声说话,因为大声说话会干扰别人,更不用说抽烟乱扔垃圾等等。而中国长期以来,“老婆、孩子、热炕头”熟人庭院式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公共空间的意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所谓“不拘小节”的陋习也就日益彰显。
其实,现实社会中很多“不文明现象”都是可以通过法制的规范、引导避免的,并非是顽固不化的恶习,只要加强城市公民的公共意识教育和培养,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公共空间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性,相信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本版编辑宋娜)
新闻推荐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四班王鹤潼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书中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山谷里,住着三个饲养主,比恩、博吉斯、邦斯。他们是贪图...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