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王仰浩通讯员邵天斌
本周日是全国第24个助残日,昨天上午,全市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济宁惠普人力资源市场举办,57家爱心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了包括保安、保洁、按摩、机械制造、手工制作在内的620多个就业岗位。130余名残疾人“走”出家门,与爱心企业签订了初步就业意向书。
36岁“励志姐”:第一次参加招聘会
16日上午9点,在济宁惠普人力资源市场,不少残疾人求职者早早来到招聘会现场。记者从市残联获悉,全市约460名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参加了当天的招聘会,大多数求职残疾人,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以肢体残疾为主。
在残疾人求职者中,36岁的周明霞是为数不多坐在轮椅上的。“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一辈子没能站起来。”虽然不能走路,但是这位来自喻屯的姑娘却在轮椅上成为了“励志姐”。跟着师傅学习了编捕鱼的笼子,后来就在家里替人家代工。她编了20多年鱼笼,手上磨得的全是老茧。“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以后也需要钱,所以过来找个工资高点的工作。”周明霞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刺绣、编织这样的手工活我样样精通,工作地点最好离家近些。”
45岁“淡定哥”:招聘会“取经”,回家再创业
拄着双拐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45岁的樊呈兵已经满头大汗,每经过一个展位,他都会与招聘人员详聊,时不时掏出手机拍照。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手里拿了一大把的企业招聘简章。
樊呈兵告诉记者,他家在邹城,一岁半时,小儿麻痹让他的双脚不能像正常人行走。“今天早晨7点就起床了,这次是专门来取经的。”樊呈兵笑着说,他一直从事家电维修这个行业。20多年前刚学会这个技术时生意特别好,自己开了个维修店,近年来随着售后连锁化,再加上数码产品多样化,单纯的家电维修顾客越来越少,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我年龄大了,就业的希望可能不大,所以不着急,这次是想看一下有没有残疾人办的企业,学习一下创业的经验。”
残联:技术和自信心都很关键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每年全市都会举办2至3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每季度还会举办小型定向招聘会。不过,在实际求职过程中,仍有不少残疾人感到迷茫。
据任城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闫辉介绍,残疾人就业最关键的是要突破心理上的障碍,一定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参与工作。同时,残疾人要多参加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在选择企业时,可以选一些福利企业,工资待遇可能会更好。
周明霞认真看着每一个招聘信息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辛全秋乔萌近日,我国著名皮肤科专家、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赵广教授莅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指导...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