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济宁市小记者安全生产企业行走进兴隆庄煤矿
本报记者赵星灿通讯员崔伟
6月13日,来自济宁市小记者团30余名小记者走进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参观采访。从古代采煤过程动画到现代煤矿开采3D动画……小记者们通过解说员的解说、实物配图和文献资料,感受兴隆庄起伏跌宕、化蛹成蝶的难忘岁月和新世纪以来兖矿集团的恢弘进程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是怎么挖出来的
一路欢声笑语,大巴车满载着小记者抵达兴隆庄煤矿,当小记者们走下车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干净整洁的办公楼。“老师,这就是兴隆庄煤矿吗?怎么没有人挖煤呢?”“在门口的那几个人是不是接我们的啊?”小记者们一个个好奇地问道。原来迎接我们的是兴隆庄安监处王鹏处长还有兴隆庄煤矿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热情地欢迎小记者的到来,随后王处长带着小记者们来到监控中心,只见这里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着,在他们的对面是很大的电视监控显示屏,有挖煤的画面,有洗煤的画面,也有传输带运煤的画面,还有矿区的各个重要部位的监控画面,这些画面大大小小有20多个。在这里,可以完整的看到煤炭是如何从地下几百米挖出来的。
随后,王处长又带着小记者来到矿井口、洗煤参观。参观过程中,王处长给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煤矿的基本情况。
文化厅里了解煤矿历史
“兴隆庄煤矿于1975年2月20日动工兴建,1981年12月21日建成投产,主要设备从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引进,井田面积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8亿吨,原煤年参量由设计能力300万吨攀升到750万吨,经济效益连续八年居行业榜首,成为引领中国煤炭行业的“中国矿井排头兵”。在兴隆文化厅里,解说员对兴隆庄煤矿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小记者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地拿笔在本子上认真记录,还有很多小记者用相机、手机记录下墙上的资料和老一辈矿工工作用具等。
在介绍到挖矿工具照明灯时,解说员让小朋友猜测照明灯的用法。小记者们积极参与讨论,“戴在头上的!”“是不是拿在手里的啊?”“我觉得是系在脖子上的。”当解说员告诉小记者们这种矿灯是咬在嘴里的,小记者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也十分敬佩以前矿工的吃苦精神。一名小记者说:“那些矿工叔叔太不容易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要给他们好用的灯!”
精彩刺激的安全知识抢答
在活动的最后,小记者来到会议室,进行了一堂安全知识课。“谁知道今年的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什么?”“兴隆鼎有什么含义?”小记者们胸有成竹,高高举起手,大声回答。孩子们的准确作答让主持老师非常吃惊:“真没想到孩子们对安全生产的知识了解的这么多!”
在采访环节,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继续向王处长采访提问,王处长微笑着做了认真详细的回答。采访结束后,王处长还为每名小记者送发了精美的纪念品,并表示欢迎小记者们下次再来,多参观采访。
在参观的过程中,小记者们认真记录着煤矿的每一处地方,把煤矿历史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心里。“我要拍下来回去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小记者刘牧川说。小记者们青涩的笔画记录他们对矿工的尊敬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快乐行”来到二十里铺啦 专家给咱讲技术明星来演二人转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石晶通讯员王世友摄影记者刘传伏嘿,“美丽乡村快乐行”大篷车来到济宁啦!昨日,由农业部科教司...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