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择邻而处的故事,已成为盛传不衰的千古绝唱。
古人迁地以居,择邻而处,历史记载不乏实例,在我们济宁,也有这样一个择邻而居的故事并且作为地名——陈家胡同而保留了下来。
陈家胡同,位于城内西北隅,今市区古槐街道办事处西南部,南起州后衔,北止马王庙街(今红星中路),东与学门口南街、西与州后北街为邻。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纪念明太常寺卿陈伯友世代居此而得名,此街名除1966曾一度改称“互助巷”外,后仍恢复原名,沿用至今。据有关资料记载:陈伯友,字仲怡,号旭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河南按察司副使,太常寺卿。太常寺属于五寺之一,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常寺卿为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天启四年(1624),其时正值杨涟劾奸宦魏忠贤,伯友亦偕胡世赏抗疏论劾。天启五年(1625)十二月御史张枢劾其依附东林,陈伯友遂被罢官,后回籍闲居,闭门读书,题其书斋曰“海鸥居”,经常与弟子讲心性之学,济宁一带名士多出其门。著作有《尽心》及《重修城隍庙记》等文章,为世所传诵。庄烈帝即位后,曾下诏为其官复原位,可惜未及到职而卒。
相传陈伯友原籍是河南南阳,其先祖世代读书,漫游各地,一次与高姓乘船沿运河北来,至济宁南关,上岸后见南北通衢,万商往来,百货云集,商业繁盛。高姓素好经商,不几天遂选择在河东北七铺街定居,而陈氏却认为此处是商业区,虽可以发家致富,但不愿定居于此。后又入城,首先观察东南隅(东门大街以南,南门大街以东)见多数青年子弟唱戏娱乐,热衷梨园行业,他说:定居于此,后世必有度曲荒学者,非我所愿。有一天又闲逛到西南隅一带(西门大街以南,南门大街以西)。见多处青年聚赌,他说:“赌博原是恶习,非正派人所为,定居于此,有害无益,也非我所选择,一日又去东北隅,(东门大街以北,北门大街以东)见居民多酗酒生事者,又怫然而去,有一天偶偕友人闲暇散步,至西北隅,(西门大街以北,北门大街以西)见环境幽静,地广人稀,且风俗淳厚,居民皆谦和有礼。他文绉绉地对老友们说:“我久慕济宁是邹鲁之乡,人文荟萃之区,欲迁居于此久矣,择地而居,其在斯乎。”于是出资买地建宅,世居于此,从此传为美谈,陈氏后来也成为仕宦之家。至今已历数百年,世事沧桑,陈氏故宅今已不存,而街名仍在纪念着陈氏先人的嘉言懿行。
新闻推荐
近日,太平洋寿险济宁中支举办了个险组织发展启动大会。320余名主管、准主管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参会人员学习了增员技能及标准流程、新人辅导方法、创说会操作流程...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