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
周刊
院前急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争分夺秒,给患者“一线生机”,是“急救人”的责任与使命。多少个日日夜夜,寒来暑往,警笛呼啸,风雨如衣,他们是穿行在生命线上的无名战士。20日,济宁遇暴雨降雨过程,记者前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急救人员进行一线跟车采访。
本报记者李倩康宇
实习生于梦竹
通讯员周静
风雨如衣,
24小时随时待命
“像今天这种暴雨天气,很容易造成雨天路滑、交通阻塞,甚至车趴窝,对抢救工作造成极大阻碍。”市一院急救科的护士李少卿向记者介绍。他表示,两年前在急救回程中,就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急救车深陷状况,当时急救人员立即分成两拨,一拨人为病患做紧急处理,一拨人下去推车,节奏有条不紊,最终将病患安全送达医院。“急救工作是分秒必争的,自然因素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市一院作为百年老院,有着丰厚的底蕴,并配备有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急救科室也是作风优良。作为院前急救的一员,工作近6个年头,接诊病人6000余人次,李少卿表示,一年365天,有一半的时间是乘急救车飞驰在济宁市12县市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各级医院、大街小巷上的。并且,他多次参与各种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大型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援,几乎每天都面对着生与死的搏斗和血淋淋的场面。
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抢救生命
当天上午9点53分,急救科接到济宁市任城区安居卫生院的急救电话,一位86岁的老人正等待急救。没有丝毫地迟疑,120急救驾驶员与随车医务人员姚行和护士李少卿迅速“武装”上车,赶往十几公里外的安居卫生院。当天,因为暴雨刚过,路面积水严重,交通格外拥堵,急救车前进缓慢,一车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直到上午10点15分,急救人员顺利到达目的地。为病人做急救、抬上担架、送入急救车,一系列工作敏捷又迅速。急救车内,李少卿和姚行一直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希望奇迹的出现,短短几分钟,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
“通知抢救室准备抢救!”驾驶室的对讲机里传出急救人员的口令。一直在“呼啸”着展现“飘移”特技的驾驶员用有些颤抖的手拨出电话……左手掌握着生命航线,右手传播着生命热线的驾驶员,必须在焦急的时刻握稳方向盘。
济宁的雨已经停了,而市一院“急救人”前行的脚步还将继续。风摇雨动,医者依旧坚守其路。
深度决定高度新闻影响生活
新闻推荐
济宁迎来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济宁市第二救助站开展的“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继续进行。主动救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并为他们发放防暑药物、矿泉水等物资,帮助他们安全度夏。...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