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冯骥才时隔33年再写挑山工, 他的《挑山工》自1983年起一直收录在小学课本中,此次又出版《挑山工纪事》

来源:今晨6点 2016-10-01 20:40   https://www.yybnet.net/

继去年开年连推8本书之后,今年开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又连推《俄罗斯双城记》《中国传统村落立档田野调查手册》《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心居清品》《泰山挑山工纪事》6本新书。

再写挑山工

《泰山挑山工纪事》是他在1981年写下散文名篇《挑山工》后,时隔33年再次回到泰山为最后一代挑山工写下这部用心之作,“大家老说我们应该有挑山工的精神,但这一类人从几千年前到今天,马上就要消失了,我觉得我应该把他们记下来,这是我们欠挑山工的。”

冯骥才的名篇《挑山工》自1983年起一直收录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他也因为这篇文章成为泰安市荣誉市民。“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冯骥才坦言自己这些年始终放不下那些挑山工,去年看到报道说泰山的挑山工是最后一批了,于是再次上泰山拜访挑山工。在拜访中他发现,最年轻的挑山工都45岁了,“以后恐怕不会再有人干挑山工的活儿了。要挑100斤,每天要走8800个台阶,到山顶,一天一趟,没有人再能做、愿意做这样的重活儿了。”

思考挑山工的命运

再去泰山拜访挑山工,冯骥才说自己更加冷静了,在思考挑山工的命运,“他们还是因为生活所迫。他们也有包工头,给包工头打工,住在一米多高的窝棚里,就吃煎饼,抹点酱,吃完扛上山,现在还是这样,还是在受苦的。”冯骥才说,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泰山山顶上所有的建筑构件以及缆车上的巨大铁轮都是挑山工挑上去的,“挑山工的贡献很少人知道,历史上几乎没有挑山工的任何记载,我应该给他们做一个口述史,文学的一个责任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

今年静心写作

今年2月将迎来73岁寿诞的冯骥才说自己2015年最想干的一件事,“也是一直想干而没时间干的事,就是回归我的老本行———文学。写作就像我在挤地铁时候在手机写短信的感觉,就好像我用一只手把各种事情撑起来,另一只手赶紧写。”因为他还要在天大带研究生。冯骥才最想写的是中国的国民性,“真的值得好好写一写,其实我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小说就已经在写我们的国民性了。”仇宇浩

初登泰山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二十二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著名作家,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从师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文革中饱受磨难,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山东去年以来80名“厅官”落马

山东省监察厅厅长马明生21日介绍,去年以来,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厅级干部80人,县处级干部案件849件。马明生在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说...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大衣哥”烦了2012-04-05 08:25
评论:(冯骥才时隔33年再写挑山工, 他的《挑山工》自1983年起一直收录在小学课本中,此次又出版《挑山工纪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