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271名藏族学生在济宁卫校成才,返乡成为医院、学校业务骨干 为西藏卫生、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来源:济宁晚报 2018-01-03 10:46   https://www.yybnet.net/

2017年12月31日,在济宁卫校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会上,数十名藏族学生身穿传统民族服饰,表演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舞蹈,将过年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过去七年,济宁卫校牢固树立“汉藏一家,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爱、严、细”的管理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将一批批藏族学生培养成才。而在已经就业的往届毕业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成为医院和学校等用人单位的骨干员工,为当地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怀无微不至,让学生尽早适应济宁生活

来自林芝的索朗卓玛是2017年新入学的学生,去年9月18日,她坐上了驶向东方的列车,经过3天多的长途跋涉,她和小伙伴们于9月22日抵达了兖州火车站。这是她第一次走下青藏高原,眼前看到的一切让她感到既新奇又兴奋。

来到学校后,学校为藏族学生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一入校就感受到“孔孟之乡”的友好、热情,索朗卓玛感到心里暖暖的。不过,和多数刚入学的藏族新生一样,索朗卓玛在济宁的生活起初并不那么顺利,语言交流有障碍、饮食不太习惯、思乡情绪时常会涌上心头。为了让学生们尽早适应在济宁的学习、生活,学校为藏族学生专门安排了专职班主任和生活管理老师,老师在思想、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们耐心疏导,生病时更是彻夜陪护。在学校食堂,设有西藏学生专用就餐窗口,根据学生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满意。

3个多月过去了,索朗卓玛渐渐适应了济宁的生活,也结交了几个济宁当地的朋友,到了周末晚上,不时会有几名汉族学生串宿舍来找她和室友聊天,听她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当父母从家乡寄来藏族特色食物时,索朗卓玛也会拿出一些给她的汉族朋友分享。

大课教学配上个别辅导,最大限度保证课堂质量

上周五上午9时许,在学校一间阶梯教室,2016级幼儿保健班的学生正学习静脉输液流程课程。和一年级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明显开朗许多,已经完全不存在语言和环境适应问题。适逢假期,学生还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省市一些著名景点参观旅游,感受齐鲁大地文化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有一段时间感觉课程跟不上,老师就对我进行辅导,自己弄不准就向老师提问,有时候问得太多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老师却一直非常耐心地讲解。”该班学生西热卓玛告诉记者,在济宁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她的学业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到了下个学年,她和同学们将走上实习岗位,将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按照国家教委相关管理要求,济宁卫校针对内地西藏中职班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基础,研究制定了适合藏族班的教学计划,并按照部颁的计划、内容、课程设置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把优质教学资源向西藏班倾斜,所有西藏班的任课教师均为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富于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中青年教师。

为保障教学效果,西藏新生入校后,学校都会专门进行语言沟通训练,对读写水平确实比较低的学生组织统一培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校采取以大课教学和个别辅导相配合的方式灵活教学。定期举办座谈会,由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参加,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任课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尽最大可能保证课堂质量,不让任何一名学生落下课。(记者 张昭晖 通讯员 宿卫萍 徐新宁 报道 董绍进 摄影)

新闻推荐

喜迎2018

元旦期间,全市各大旅游景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倡导文明旅游,迎接新年的到来。图①为孔子六艺城冬藏乐舞演出。记者杨国庆通讯员姜会银祝松摄图②为太白湖新区第三届捕鱼节。记者刘项清摄图③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71名藏族学生在济宁卫校成才,返乡成为医院、学校业务骨干 为西藏卫生、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