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修岳
今年以来,济宁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优化城市交通秩序和提升市民文明意识为目标,以路面为主战场,持续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营造了文明、畅通、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这其中,不乏“高科技”的鼎力相助,如今借助“人脸识别系统”,济宁市在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方面已进入“刷脸执法”时代。
近日,在城区太白楼路上,一位骑共享电动车的市民逆行于非机动车道上,执勤交警将其拦下。在执法过程中,执勤交警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该市民进行信息核实,核查无误后对其开具了罚单。“这套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在民警的警务通手机平台上,对交通违法人员进行现场人脸拍照后,系统自动与公安网人口数据库进行人脸比对识别,大约2至5秒钟,非机动车违法驾驶人和违法行人信息便会出现在警务通手机界面,从而快速完善登记信息。”采访时,执勤交警告诉记者。
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问题的处罚一直是交警们的执法难点,处罚单往往难以准确下达。而人脸识别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仅维护了法律法规和执法行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解决了执法“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得执勤交警的执法力度得到有效保证。
新闻推荐
“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助力环境优化服务提升 来济办企可享 “保姆式”贴身服务
本报记者宋娜近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的通知》,从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服务企业...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