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济宁 > 正文

排队留影存记忆 黑白胶片记变迁 自拍时代 可还记得那些老相馆

来源:济宁晚报 2019-09-23 09: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每一张老照片都存放着灿烂的岁月往事。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照片都是承载记忆的最佳载体。翻阅照片,一幅幅生动画面,一个个美丽场景,一张张熟悉或陌生面孔的音容笑貌,得以重新出现在脑海之中。

如今的照相馆,有些随着时代变革逐渐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市场,进而开拓出新商业空间;有些则是彻底湮灭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被人所遗忘。无论如何,见证了众多重要时刻的老照相馆,都是几代人时光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点。

上世纪80年代前:宁愿多买些肉回家炒菜也不愿花钱拍照

“我印象里上世纪50、60年代,济宁就有照相馆了,但一般都是去拍个结婚照,黑白的,一小张,还很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结婚照,原因就是那时的照片的确是个稀罕物。据几位高龄老人介绍,去城里拍单人照片或全家福前,大家都要换上最漂亮的衣服,出门前还要放挂鞭,氛围十分隆重。

“70年代的济宁城区,最有名的是大地照相馆。当时一张1寸照片好像是3角8分钱,2寸的5角钱左右,普通家庭能照得起,但是一般人不会想着去照相。”在当时,1斤猪肉的价格换算成现金只有6角钱左右。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宁愿多买些肉回家炒两个好菜庆祝节日,也不愿去照相馆拍一张小照片。

上世纪80、90年代:一上午上百人等着拍照,婚纱影楼随处可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济宁市城区各大照相馆都更换了设备,开始承接彩色照片业务。从黑白到彩色,照片上的人物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这让许多人对拍照片产生了兴趣。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是城区众多老式照相馆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照相馆门口排的队很长,一上午上百人等着拍照,真不是闹着玩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不仅体现在了物质水平的进步,通过一张张彩色照片,记录美好时刻,显示出那个时代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

“80年代往后,结婚照之类的大家基本都会去照相馆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90年代,婚纱影楼也随处可见了。”许多中年人表示,许多高龄老人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是非常大的遗憾。70后、80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照片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21世纪:家里买了照相机基本就没去过照相馆

21世纪初,胶片机逐渐进入寻常家庭。20多元钱买一盒胶卷,朋友聚会、恋人约会、家庭出游等,都有了记录影像的基本工具。“一般老百姓拍完照片,基本还是要去照相馆花钱冲印。”这个时段,城区照相馆业务量尽管依然非常多,但嗅觉敏锐的商家已经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挑战。

“年轻时看电视上的手机广告,觉得很新鲜,跨越了大哥大、小灵通的时代,手机可以储存照片了,当时觉得很神奇。”在不少市民眼中,数码时代的到来,真真切切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手机日渐强大的拍照功能。

手机的出现,让市民开始享受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便利。与此同时,数码相机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极大地方便了百姓拍照。“家里买了照相机后,基本就没去过照相馆。”手机或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直接在电脑中或是网盘里保存,这让照片的储存形式更加多样。当我们随手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

新闻推荐

整治“小十乱” 提升城市形象

本报济宁讯(记者唐修岳)为深化前期“十乱”问题整治,巩固济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综合整治成果,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市城市...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排队留影存记忆 黑白胶片记变迁 自拍时代 可还记得那些老相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