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菱花模式研究课题组
菱花集团的有机肥料引起与会专家的好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如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大课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菱花集团以绿色循环发展、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开发味精发酵废液为氨基酸有机肥料、饲料为手段,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构建工农生产一体绿色循环产业链,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菱花集团逐步拓展到农工商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出龙头企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发展的齐鲁样板“菱花模式”,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启示新模式,为有效探索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改造传统生产工艺 废弃物变成绿色资源
菱花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始创于1979年。长期以来,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味精生产行业是污染大户。按照传统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味精,大约要排放1至1.5吨有机物、2至3吨无机物、高浓度废水15吨多。以菱花集团10年前的味精生产能力,此种污染状况显然不可持续。
2010年以来,在生态环保、市场需求与企业经济效益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菱花集团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改造,研发绿色循环利用技术,着力清洁绿色循环生产,为构建工农生产一体绿色循环产业链奠定了绿色技术和生产能力基础。
工艺装备技术改造。以实现工厂清洁、绿色、循环生产为目标,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多达40多项,完成30万吨味精及配套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实现工厂装备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能源利用的低碳化。与利用味精发酵废液相关的前期技术革新主要包括:更换味精生产的核心谷氨酸菌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新工艺、新设备,吨味精玉米单耗由2.5吨下降到2吨以下。改造谷氨酸提取工艺,吨味精生产排放高浓度废水由15吨下降到3吨,且提高其浓度以利于回收利用。通过节能节水改造,发酵工序蒸汽单耗下降90%,锅炉用水纯回收率由79%提高到95%以上,吨味精耗水由50吨下降到10吨以下。通过这些措施,既提高了味精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为有效利用味精发酵废液创造了条件。
研发废液利用绿色循环技术。味精发酵废液富含氨基酸、小分子有机酸、残糖等,是生产优质农用有机肥、饲料的重要原料。通过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处理味精发酵废液,解决三个关键难题。一是解决了传统提取工艺不能使发酵废液用于生产肥料,二是解决了传统提取工艺给饲料行业带来的安全风险,三是解决了生产的氨基酸有机肥可以形成固体颗粒,便于运输储存。
菱花集团还采取“榨干吃净”的生产方法。首先对发酵废液分离菌体蛋白,以取得较高价值的饲料蛋白。其二,对分离菌体蛋白后的清液,浓缩加工成多种类型的有机肥料即氨基酸植物营养液。其三,将氨基酸植物营养液分类生产使用,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用于农作物施肥,主要适用于近距离且有相关设施的农田;与蘑菇渣、畜禽粪便等混合发酵后造粒烘干,生产颗粒有机肥,适用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通过真空干燥粉碎后成为有机水溶肥,供应大型农场。大体上,由玉米加工生产味精,每产1吨味精所产生的副产品有机肥,可以满足3亩玉米种植所需,3亩地收获的玉米可加工成1吨味精,形成了工农业产品的绿色有机生产循环链。据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鉴定,菱花集团生产的氨基酸植物营养液包含有机肥、化肥的优势,氨基酸、有机质和磷钾素等元素达到较优比例,适用于粮食、瓜菜果等作物,能够有效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降解化肥农药残留,缓解和清除土壤板结。
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促进农业优质发展
过去,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与农业农民的关系是买卖关系,菱花集团既有需求又有策略,菱花集团购买玉米,农业农民供给玉米,钱货两清。在能够将味精发酵废液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和饲料后,菱花集团与时俱进,面对市场需求,完善生产与供给和销售方略,逐步加快、加深进入农业领域,构建工农业一体绿色循环产业链。其主要特点是,以多种方式和形式与农户及农业生产者等,结为合作纽带。以供给氨基酸有机肥为契约,以标准化生产为要求,以收购销售其农产品为目标,形成具有绿色品质内涵的工农业一体循环产业链。
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种加销一体化体系框架。2015年以来,菱花集团抓住承担国家“60万亩现代农业种加销一体化示范”项目的机遇,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该项目要求建设种植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车间、有机肥车间、菜到家电子商务平台等,形成60万亩农业种植、30万吨玉米加工、30万吨有机肥生产能力及电子商务网络等,总投资8.65亿元。项目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强化工农业一体化绿色循环产业能力,形成“绿色调味品—有机肥、生物饲料—绿色种植养殖—绿色农产品—健康食品”的全产业绿色循环链,取得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低成本成效。目前,已经完成大部分项目内容示范项目,其发展区域,已从济宁向省外区域延伸,以期成为大规模绿色农产品种加销网络型企业。
高质量农业规模种植。通过流转土地自办农场、订单合作等形式,已形成40多万亩(其中自办农场5万亩)种植面积,生产高产玉米、高筋小麦、优质大米、优质土豆等;养殖当地特色肉牛羊禽初步形成规模,其中鲁西养殖黄牛达4万头。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引进良种,采用绿色生物防控手段,进行土壤营养设计,配套施用自产氨基酸有机肥、生物菌种、水溶肥、富硒肥等,集成应用精播高产、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源头可控,保障其优质、营养、健康。生产的调味品、面粉、大米、蔬菜、水果等已经通过绿色认证。
玉米加工、有机肥生产及废弃物转化工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改造扩大味精生产规模,已经形成年产30万吨味精、转化60万吨玉米的生产能力,可带动100多万亩农业种植。建设废料收集、堆肥发酵、造粒、烘干等生产系统,形成50万吨有机肥生产规模,有机肥系列产品达30多个。年转化利用味精发酵废液、生物菌渣、蘑菇菌渣糖渣、玉米皮等工农业废弃物70以上万吨。
下转B04版
新闻推荐
母亲是传统的女人,裹脚辛劳一生;父亲也是最老实巴结的农民,一生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姐妹兄弟七人,我是老六。大姐1957年出生,天...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