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出台16条措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再加码济宁制造业发展再加力
本报记者宋娜
昨日,济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原有政策相比,在降门槛、提标准、支持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拿出了含金量更高、精准性更好、覆盖面更广的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同时,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上,市财政充分利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技改基金等财政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
此次《政策措施》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前期,工信部门组织实施了企业“攀登工程”,经过申报、初审、评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260家企业纳入企业“攀登工程”。对纳入“攀登工程”的企业,市、县最高可按企业较上年度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对营业收入突破较大的企业,结合指标增量与增幅,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新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领导班子200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控制人所得奖励不少于60%。
同时,更加突出技术改造政策扶持。结合当前济宁市实际进行适度创新,鼓励县市区落实差异化、普惠性的扶持政策,增强了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目前,由原来单一的对企业技改投资额补助的方式,转变为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投资额补助等多种方式,更好的发挥这些政策在支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支持创新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政策措施》更加突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其中,提高国家级平台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最高1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创新计划项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鼓励企业上云等,以此推进“23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打造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行稳致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使扶持政策更精准,市财政配合市业务主管部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涉企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利用上级扶持政策等财政性资金,收拢拳头、凝聚力量,保障政策实施;同时,通过技改基金撬动、政银企“联动”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应有作用,又充分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格局,不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扶持覆盖面广市县两级财政拿出5亿元建立技改专项基金
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是企业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政策措施》,济宁市对“231”产业集群企业实施的投资500万元以上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软件部分,单项购置费在10万元以上且总额不低于100万元),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对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对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200万元。
对重大技改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省级重大工业技改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在省财政按照银行最新一期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各按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0%再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231”产业集群中列入市级重大技改项目的,项目竣工投产后,市、县财政各按照银行最新一期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年内设备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零增地”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市财政按照设备投入额的3%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此外,市县两级财政拿出5亿元建立技改专项基金,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建设,重点投向全市“十百千”技改项目企业和“231”产业集群企业,集中支持实施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新闻1+1
济宁市支持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都有哪些内容?
《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是继济宁市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以来,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政策,对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市”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突出抓住支持‘231’产业集群培育这一重点,把\‘时效’和\‘绩效’作为评判政策去留增减的标准,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形成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拳头效应。”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措施》共分4个部分16条措施,从企业主体培育、技术改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奖补。
第一部分是加快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共5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企业攀登工程、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总额奖补、鼓励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创建、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等;
第二部分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鼓励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作用等;
第三部分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鼓励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
第四部分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共3条措施,主要包括支持企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鼓励企业上云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艳茹通讯员黄秀杰昨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邹鲁流风”济宁西泠六家艺术展在市美术馆成功举办,...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