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十三中学谢经锋
近年来,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一直进行“律动课堂”的校本研究,何为“律动课堂”?“律”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映的是学生动态变化。律动课堂是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引导学生变静为“动”,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以“启动——自动——联动——传动——习动”,达到“眼动、口动、手动、触动、心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课堂习动即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环节。
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个体,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课堂“习动”,旨在以演练为主,重在巩固中不断提升学生能力。恰到好处地达标训练能巩固重、难点,提升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升华情感。习动环节是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是学生目标达成后的反馈。一是反馈于教师的教,教师可以通过习动,反思教学的过程,指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科学预设,灵动生成。二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最终内化成终身发展能力。
近两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习动”环节的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已达到以下方面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学、对学、群学的效率;高效落实律动课堂中的“习动”环节,寻找多样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反馈学习效果,反思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设计学科“以学为主”高效的导学案;转变教师在这一环节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从教师只关注成绩的这个观念中跳出来,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重塑知识和人格体系,用创新的评价机制督促活动效果的实现。
例如,我在讲“花的结构”中精心设计了“习动”环节,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认识花的结构以后,我鼓励他们动手完成桃花的解剖和黏贴活动,小组内指认黏贴的结构名称,要求如下: 从外到内依次摘下花的各部分,用双面胶或胶水固定各部分,并且标明各部分的名称。用镊子夹开一朵花的花药,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的花粉。黏贴指认以后我又设计了另外一个习动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橡皮泥和红豆制作花的雌蕊。制作完成后要求孩子们组内展示选出自己小组最好的作品带到班内展示。这两个习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从动手操作中灵活运用知识点、理解知识点;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生生互助共同提升;利用实物和材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单纯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效果要好。
每个学科利用好习动这个环节都能够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收获和提升,针对不同学科和课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到习动环节,势必会使课堂得到升华,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任城讯(通讯员刘梦雪于涛)5月是全国路政宣传月,任城区交通运输局以安全生产和环保治理为抓手,以“防疫情、守安全、保畅...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