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修岳
1982年8月生人的陈敏,生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短短35年人生历程中,却经历了太多极不普通的故事。2017年9月,陈敏癌症晚期病逝并无偿捐献出眼角膜,让两名眼疾病人重见了光明,也为她曲折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灿烂的句号。
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在彼此理解基础上的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1999年的一天,邻居女孩王茂英不慎从楼梯上摔下,由于女孩父母双亡,家中只剩下兄妹三人相依为命,突然受伤的小女孩既没钱医治又没有人照顾,只能在家中躺着。热心肠的陈敏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来到女孩家看望她,并在女孩受伤的此后三个多月里,每天忙完自己的工作就来到女孩家,为她煎药、做饭、打理起居,直至恢复健康。不仅如此,由于陈敏生活在农村,村里邻居大多为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陈敏总是很热心地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为他们洗头、剪指甲,甚至在丰收的时节帮助老人们收庄稼,邻居们都打心眼里感谢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底,陈敏因关节疼痛去医院看病,确诊后发现竟然是肺癌晚期并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髓,家人都瞒着她,并没有告诉她实情。治疗期间,生性乐观坚强的陈敏,始终强忍着病痛没有流露出一丝痛苦,只因不想家人为她担心流泪。2017年9月,陈敏的癌细胞扩散到全身,昏迷几天后醒来的陈敏断断续续地告诉家人,希望可以帮她完成最后的愿望,她想要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但是陈敏的病情远比她想象的更糟糕,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她全身上下每一个角落,能用的器官只剩下了眼角膜。2017年9月6日,一向与人为善的陈敏永远离开了人世,与此同时,她的眼角膜成功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虽然陈敏永远告别了家人、朋友,但她助人为乐的精神会留在每一个她帮助过的人心中,她帮助的两名患者将代替她欣赏未来世界的美好。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生命如丝如线,那么脆弱又难以理清。对于陈敏而言,生命既然终将归于尘埃,那么承载生命的躯体,在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彼此爱护,用一次次的施以援手温暖人间;既便是死去,也应该让躯体更有价值。器官捐献是无数像陈敏这样的捐献者搭建起来的爱的桥梁,它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们有机会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同时又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陈敏这样的人,才让我们可以相信这份爱、这份情,能把我们很多陌路人系在一起,变成一条生命的纽带,世世传承。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12月24日讯(通讯员宋峰)日前,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组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组对济宁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考核评估验收,一致认为济宁市已达到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标准,济宁市提前实现消除疟疾...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