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
身边·重点
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编辑:陈鸿儒美编/组版:李腾校对:周惠娇
本报记者汪泷通讯员乔伊菲
2月27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会上对今年全市的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中,也着重提到了群众们关心的尼山圣境二期、四馆一城、运河总督署博物馆等重要文旅项目。同时,今年送戏下乡演出将不少于630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10处,乡村儒学讲堂新建100处。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文化惠民,还是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上,济宁市都在全面发力,群众们的文化旅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优秀传统文化
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济宁”
结合全省“东方圣地”、“鲁风运河”、“水浒故里”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推广,以新媒体为重点、传统媒体为补充,推广“文化济宁”旅游城市品牌和“游读济宁、体验圣地”旅游目的地品牌。
项目落实年
加快尼山圣境二期、济州古城等一批精品项目规划建设,加大对“510”工程文化旅游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尼山圣境·鲁源小镇、济宁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配合“两带”指挥部做好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项目的考古勘探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文旅融合示范区
探索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路径,争创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实施《济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争取出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微山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按照5A级标准提升兴隆文化园、水泊梁山、孟庙孟府景区品质。
文化旅游消费升级
举办第四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开展第三届济宁文化惠民消费季、文化济宁贺年会活动。支持新思域、三孔文化旅游服务公司等重点企业和文博单位开发文创旅游商品。
艺术创作繁荣
围绕建国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艺术创作生产力度,推出一批艺术精品。打磨提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儿童剧《梦回三迁路》,提升山东梆子剧《孟母》、反腐剧《两面人生》。
文物保护利用
加快鲁国故城和南旺分水枢纽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三孔彩画及古建筑保护维修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和“三防”工程项目。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促进国有、民办博物馆同步发展。
非遗传承实践
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的保护传承和研究阐发,推进非遗项目记录性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10处,利用“互联网+非遗”等创新模式,为非遗提供创新发展活力。
文旅公共服务
新旧动能转换
壮大研学游
继续实施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1311”工程,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75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亿元。同时,深入实施《济宁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改造、提升现有研学游基地,培育30个研学旅游示范点,精心打造“国学经典研学游”和“跟着孔子去游学”等研学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集团
推进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挂牌成立、正式运营,首批整合部分县市区优质涉旅资源,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推动旅游项目招商与建设驶入快车道。
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开展送戏下乡演出不少于6300场,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培育提升5个特色旅游小镇、命名30个A级景区村庄。
四馆一城
做好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四馆一城”开放运营工作。提升市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窗口形象,配齐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文旅大数据
大力推广数字服务、流动服务、志愿服务等服务模式,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各县市区初步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根据《智慧济宁顶层规划》,编制智慧文化旅游项目规划,以完善旅游基础数据库、应急指挥平台等抓手,做好智慧景区建设的前期规划准备工作,打造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
文化旅游惠民
依托“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广场舞大赛、吹打乐汇演、庄户剧团汇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多渠道宣传文化旅游惠民政策,扩大济宁文化惠民卡、旅游惠民卡发行数量。
新闻推荐
近日,曲阜市法院“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成员在法院院长带领下,分别前往息陬镇九巨龙学校、小雪镇阮家村、防山镇土门村等地走...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