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曲阜 > 正文

孔府珍藏文物(四十七) 石雕蟾蜍

来源:济宁晚报 2021-02-02 08:29   https://www.yybnet.net/

高天健李懂浩孟继新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屈原在《天问》中这样发问。古人善于将自己的想法寄托于神话故事和各种事物。蟾蜍外貌虽丑,却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1997年2月,曲阜市在道路改造工程中,发现了一座春秋古墓。该墓位于鲁国故城内,通往孔林道路的西侧,考古人员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早期被严重盗扰,随葬物品大部分被盗掘窃取。但在清理墓葬时,仍出土了一些小件物品,同时还意外地获取了一件石质圆雕蟾蜍。

这件石雕蟾蜍,身长27厘米、宽21厘米、高9厘米。蟾蜍翘首启口,双目圆睁,后肢屈曲,前肢微撑,身躯扁阔,匍匐在地,一副憨态。在它微微隆起的背上,有一圆形凹窝,圆形的直径是4厘米。从这件石雕蟾蜍的整个形态来看,它应当是一件写实之作。其造型技巧熟练,刀法简洁古拙,不仅形象毕肖而且神韵天成。

石雕蟾蜍的出土,是近年来鲁国故城诸多考古活动中的一次重要发现。这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价值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历史价值上。对我们了解当时鲁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崇拜信仰、艺术创造等,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蟾蜍,俗称“癞蛤蟆”。体阔、形丑、黑褐色,皮肤上长有许多疙瘩,上下颌均无齿,有一对很大的耳后腺,能分泌出很多有毒浆液。白天匿于草丛、石隙,晚间出游捕食,嗜好昆虫。

战国时期,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用现在的眼光看,那只不过是用肉眼观察月亮阴暗的部分,隐约看着是蟾蜍的形状。可古人并不知晓,便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将其神话。

相传,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是尧的射官,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羿因有此功,便到昆仑山西王母处请不死之药。西王母把仅剩下的长生不死药给了他,并告诉他,这些药如果一个人吃可以升天成仙,两个人吃能达到长生的目的。羿把药带回家,未及服,便被其妻嫦娥窃食。嫦娥服下后,成了仙人,顷刻间身子轻飘飘地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了月亮的广寒宫中。据说为惩罚她这种行为,当她到了月亮后,立即变成了蟾蜍,此蟾蜍即在月中任捣药之事。《淮南子·览冥训》在记述这段故事时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嫦(即嫦娥)窃以奔月。”《初学记》道:“托身以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太平御览》也说:“蟾蠩(蜍)月精也。”有的干脆就直接把蟾蜍说成月亮。李白《古风》诗云:“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云中天,金魄遂沦没。”方干《中秋月》诗:“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李俊民《中秋》诗:“鲛室影塞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近年来,随着考古活动的逐渐增多,一些古代墓葬也逐渐被发掘,沉睡于古人墓葬中几千年的绘画、石雕也逐渐面世,使我们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到古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创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古人对这一动物的看法。

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可以升天,确认有天堂,并有关于天堂的动人描绘。那里是天神上帝居住之处,琼楼玉宇,富丽堂皇。凡人死后,可以依其功德升入天堂,成仙成神,享受自由美好的生活。又加上当时人们有一种“视死如生”的信念,祈求死后能够早日升入天国仙境,能够羽化成仙,飞到那奇异美妙的月宫中去。基于这种思想,便会很自然地把这种渴望带到墓葬中去。

古人不但相信月中有蟾蜍,而且还相信蟾蜍是一种吉祥之物。认为它能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

《太平御览》引《文子》曰:“蟾蜍辟兵。”又《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抱朴子》说得更神奇:“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水经注·谷水》条引《晋中州记》云:“先有谶云:‘虾蟆当贵’。”

古往今来,蟾蜍这种动物,广布于我国南北大地,早为先民所熟知。若论其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久远得多。

1999年3月2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消息:我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只极珍贵的早期蛙类化石——三燕丽蟾化石,距今至少1.2亿年。据悉,这是世界上迄今已知骨骼保存的最为完整、精美的早期蛙类化石之一。这表明早在恐龙时代无尾两栖类就已开始在我国存在、演化。

以蟾蜍作为艺术题材创作,早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先民们出于对自然现象的迷惑及恐惧,产生了对各种动物的崇拜。各种动物形象常作为自然界的真实写照,出现在从南到北各原始文化遗存上,这些动物当然也包括蟾蜍在内。

1988年至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境内的白音长汗文化遗址上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居住面上发现了蟾蜍(状类蛙)小石雕一件,黄白色滑石雕琢,长2.1厘米。这是简洁生动而又朴拙原始的石雕艺术作品。

不难看出我们的先民们早已不把蟾蜍作为普普通通的动物来看待了,而是把它视为神物和精灵。

从艺术构思与创作方法上分析,无论是帛画、壁画或是画像石刻,凡有表现月中蟾蜍题材的画面,古人大都将其绘制在了一轮圆月之内,这似乎成了一个固定程式。这种程式应用在绘画和浮雕中尚可,若应用到圆雕作品中就很难表现出来了。然而,鲁国故城春秋墓出土的这件圆雕蟾蜍,却能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把蟾蜍周围那一轮圆圆的月亮作了缩小处理,缩小到了蟾蜍的背上,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蟾蜍背上那个圆形凹窝。如此,既不影响蟾蜍原来的整体形象,也能恰到好处地点明主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极为大胆的构思和处理方式。

新闻推荐

石秀山北宋石刻画像、团山摩崖造像、天池山摩崖造像济南新发现14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

山东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野外调查工作已于2021年1月22日全部结束孔祥民摄野外调查常常要冒着风雪调查石秀山...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孔府珍藏文物(四十七) 石雕蟾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