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微山新闻 > 正文

“夫妻村医”坚守湖区22年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5-2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张誉耀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陈雷刘奥男

“王医生两口子,不但会医病,而且收费不高,效果又好,是我们村老百姓自己的医生。”5月25日,在微山县南阳镇卢埝村的卫生室里,刚刚测量完血压的村民王大爷笑着说,提起王志光夫妻,村民无不称赞。

王志光和郑燕,既是同事,也是夫妻。1993年大学毕业后,王志光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微山老家——卢埝村,成了一名乡医。郑燕是王志光卫校的同班同学,相同的志向和爱好,让两人相识并相恋。结婚后,家在江苏的郑燕随丈夫一起回到卢埝村,夫妻二人扎根乡村从医22多年,只要村民有就诊需要,他们随叫随到,就是赊账也要为村民看病,共同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南阳镇卢埝村有700多名村民,部分村民分布在湖区。早些年没有代步工具,王志光从家里出发,步行到一个偏远的村民小组随访,半天时间就没了。“当村医,光在卫生室里坐诊可不行,出诊是常事。”王志光说,对于老人和出行不便的患者,他和妻子都是主动上门看病,如果有突发急重症的患者,更是随叫随到。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码头船上的一名产妇突然腹部剧痛,下身伴有出血,其丈夫打来急诊电话。凌晨2时,王志光和郑燕起床拿起急诊箱,一路小跑到了船上。简单处理后,王志光当机立断,将其送到了微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患者是宫外孕大出血,需要立即手术,如果再晚会儿送来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待其病情稳定,夫妻俩才赶回卫生室,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接诊。

22年从医生涯,他们跑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们夫妻在村里有口皆碑,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医生\’。”南阳镇医院院长潘元超说,在乡亲们的眼中,这对“夫妻村医”是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最初到村卫生室工作时,夫妻俩日子过得很清贫。那时候村民生活也拮据,一些村民看病付不起钱只能赊账,有的一赊就是18年。王志光的屋里有一个袋子,里面装有成堆泛黄的账本,上面记满了各村病号的赊账数额和病情信息。“村民们生活过得拮据,看病赊账是常有的事。”王志光说,看病的村民有半数需要赊账,等手头宽裕的时候再来销账。“之所以保留这些账本,是便于了解村民的病情病史。”行医多年,王志光一直坚持先看病后付费,村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他自己从来不催账。虽然有很多医药费不能及时收回来,但他还是坚持把卫生室办了下来。

“看病有时要往里搭钱,遇到特别困难的索性就不收钱,没几年的工夫,家底就被掏空了。”起初郑燕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开始几年日子过得虽然紧,但还只是往外借钱,后来欠账越来越多,卫生室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几次面临断药,只能去药店赊,可赊多了,药店也不肯再赊了……”回想当时的日子,夫妻俩一度落泪。即便如此,夫妻俩为村民看病依旧是赊账。如今,村里的路也修好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赊账情况慢慢得到了缓解。

2015年,王志光和妻子自掏腰包,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村民必经之地修建了个崭新的卫生室,自来水、电、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王志光说:“现在国家对农村医疗非常重视,希望留守老人、小孩能足不出户享受到远程专家医生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待遇。只要村民需要,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他说话时和妻子对视了一下,两人脸上的笑容温暖而坚定。

新闻推荐

一墙一景 一街一韵

■本报通讯员宋慧耿彪春夏之交,草木吐翠。走进微山县傅村街道三尖寨村,整洁干净地水泥路,郁郁葱葱的花草,远离城市的喧闹,让人...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夫妻村医”坚守湖区22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