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早上都要很早起来喂牛,可一想到能靠着它们脱贫致富,就也不觉得累了!”在微山县昭阳街道种口四村,贫困户种衍思说起自己喂的十二头牛,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种衍思是昭阳街道种口四村的一名贫困户,因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导致自身四级肢体残疾,出去干活没人要,平时跟着别人贩牛,赚点外快。随着两个孩子的逐渐长大,他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我想养牛,但是没有钱,家里还欠了5万元的账”,面对种衍思这样的诉求,包村干部于安军和街道扶贫办主任张洪建一起商议,“我觉得种衍思养牛可以,本身他就跟着贩牛,有这方面经验,而且这人很勤快,不是那种好吃懒做之人。”于安军对着张洪建说道。“回头我和他聊聊,只要他真心想通过贷款养几头牛,我们帮他联系银行。”张洪建回复道。
2017年初,张洪建和微山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起考察了种衍思的贷款情况,在多方的努力下,种衍思在2017年2月24日领到了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感谢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有了这3万元小额贷款,我就不用为资金发愁了。”种衍思开心地说道,“你们放心,我一定会让这些钱发挥他们的用处。”
2018年2月份,贷款到期后,种衍思如期还上了贷款,他家里头的牛也已经有了6头。接着,街道扶贫办继续联系微山农村商业银行,又为种衍思贷了5万元。
到2019年年初,种衍思家里的牛已经有了12头,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街道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还定期来到种衍思的家中,为他的牛打防疫针,并对如何养牛进行指导。
“过些时候,我这两头牛又要下牛犊了。”种衍思一边给这10多头膘肥体壮的“宝贝牛”喂饲料,一边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贫困户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甩掉贫穷,仅靠农民自身努力难以去根,单靠政府输血救济也只是解决燃眉之急。必须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把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转化为贫困户的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以来,昭阳街道持续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确保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记者梁琨通讯员俞浩 李霞
新闻推荐
连日来,微山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走进社区、街头,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益宣传活动,让每一位群众享受...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