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汶上新闻 > 正文

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 汶上县义桥镇:集体经济“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大众日报 2018-12-04 10:02   https://www.yybnet.net/

□尹彤步海霞王中信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农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是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汶上县义桥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作为打造过硬党支部的重要举措。为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难题,义桥镇坚持“134”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新途径。2016年底,全镇尚有2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2017年则成为全县第一个完成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的乡镇。2018年成果升级,截至目前,全镇40个行政村收入全部过5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31个,占77.5%。

坚持“134”工作思路

“9种模式”促增收

据了解,所谓“134”,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开好“三个会议”,同时采取“四项举措”,从镇到村树立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

具体来说,义桥镇围绕党组织为民服务水平这一目标,制定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并增加考核权重,切实提高镇村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

为提高村镇认识,义桥镇强化督导调度,每周召开1次党建专题会,调度部署集体经济工作;每月召开1次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双例会”,逐村“把脉会诊”,解决问题;每季度召开1次村情分析研判会,集中研究会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分类制定整改提升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破解制约瓶颈是关键。为破解难题,义桥镇实施了4项举措:通过外出对标学习、组织集中观摩,解决各村动力不足、信息不足的问题;通过创新思路、逐村定位,解决发展思路不明的问题;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扶持,解决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通过规范议事流程、加强财务监管,解决村级资产容易流失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扫清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正所谓“路子对头,增收不愁”。义桥镇坚持因村制宜,选准发展路径。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各不相同,逐村分析优势、劣势和潜力,注重遵循规律、主动探索,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一村一策发展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压舱石,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稳压器,是催生农村新旧动能转换的润滑剂。”义桥镇党委书记崔利伟表示,义桥镇通过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投资创收型、物业经济型、服务增收型、休闲农业型、招商反哺型、光伏增收型、“美丽撬动”型等9种发展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树立了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民主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也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动力。

“无中生有”兴产业

盘活资源促增收

“咱个人再有钱,不能给村里干点实事,老百姓看不见经济效益,这村委会的威信还是立不起来。现在不同了,村民见了我就夸‘无中生有’生得好,让大家伙钱袋子鼓了、村集体强了!”11月22日,义西村党支部书记高景军一脸自豪地说道。

“无中生有”说的就是义西村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产业的事情。义西村原本是镇上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17年村集体收入仅3.2万元,村级运转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为群众办实事,村民们抱怨连连。“从村里党员选我当支书那天,我就承诺要给村里摘下‘穷村’的帽子。”高景军说,正是在这股信念的支撑下,村“两委”反复酝酿,最终把目光对准了济宁艳青服饰和发展苗木上。

济宁艳青服饰是村、镇的知名企业,其加工的服装都是出口欧洲。然而,现有厂房车间的狭小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村里有一处闲置房屋,此前一直被村民乱圈乱占,村党支部通过反复做工作将其收回,准备新建两层服装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租赁给济宁艳青服饰用于扩大再生产。”高景军说,但新建厂房需要150多万元,即使服装厂先交付两年的租金26万余元,仍有120余万元的缺口。为此,高景军将目光放在了村里的一处苗木种植地上。

此前,村里有一个承包户准备将其管理不善的50多亩苗木卖掉,出价15万元。高景军发动村“两委”干部入股村集体,按照有收益村集体和个人6:4的分配、赔钱由村支书和村主任承担的方式承包下来。“今年苗木行情很好,我算了下,3年后这批苗木能卖出150多万元,用这批苗木做抵押,施工方答应建设厂房。”就这样,虽然村里没钱,但厂房建起来了,艳青服饰每年交给村集体13万元的租金,项目投产后还能再增加100个就业岗位,预计新增税收80余万元。通过村集体“两条腿”的富民强村措施,该村年增加收入可达到27万元,群众工资性收入每年可达300余万元,怪不得村民们交口称赞。

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的方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义西村的做法得到了义桥镇党委政府的一致肯定。而窦李岗三村则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发展物业经济,每村每年可增收17万元。

窦村、南李村、岗上村属于压煤搬迁村,2016年搬迁至金水桥社区,三村共有3520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一方面,三村集体经济都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因村庄搬迁,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三村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村搬入社区后,在社区西部尚有集体的10余亩土地,由于长期闲置,成了群众摆放杂物、柴草之地,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为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村党支部共同研究协商,决定在此建设标准服装加工车间,发展物业经济。经过反复地做群众工作,三村共清理闲置土地近12亩。经积极争取,三村共争取到省市县三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300万元。

此后,三村党支部依托社区的区位优势、人力优势,开展深入的招商引资,与国泰汉帛服饰达成合作意向。由三村共同出资建设双层服装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合作方采取租赁的形式,每年租金50万元。该项目共投资700余万元,三村共配套资金400万元。目前,车间主体已完工,内部设施建设已完成,预计春节后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正式投产后,可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极大地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就业,三村集体每年平均收入近17万元。

通过盘活资源发展物业经济,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融洽了干群关系,还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服装加工企业进驻社区,真正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企业提供的500个就业岗位,按每人每年4万元计算,一年就能增加群众收入2000万元。

党建示范作引领

休闲农业受追捧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村党支部要挑大梁、唱主角。沙庄村通过打造党建示范点,激发了党支部活力;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取得了强党建、促经济的双赢局面。

沙庄村位于义桥镇西部,为沙庄和古路沟两村合并而成。多年来,村里一直为没有集体收入所困很难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沙庄村决定从抓党建、激发党支部活力入手,先调动起党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展集体经济。

沙庄村首先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引导党员争做“最美党员”、党员干部争当“干事先锋”。党支部组建了以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为主体,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党员服务队”,围绕村级事业发展,设置政策宣传、党员帮扶、党员管理等8个岗位,党员干部结合特长,主动认领。实行划片定岗联户制度,由党员对周边群众进行包保联系,要求每名党员每月为民代办实事2—3项,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走出一条农村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服务作用凝聚民心的同时,沙庄村利用本村青年黄廷伟返乡创业的机遇,与他达成合作意向,由村里利用闲置集体土地建设厂房租赁给企业用于服装加工。村集体多方筹资近50万元,新建1500平方米厂房,作为村里的经营性场所租赁给企业,每年收取近8万元租金,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企业落户后,为本村及附近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附近劳动力“出了家门进厂门、脚不离乡当工人”的目标。

此外,沙庄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在村主要街道两侧、围村路两侧、荒片坑塘等空闲地栽植法桐、白蜡、红枫等经济苗木,由村集体统一管护,5—7年时间可变卖一次,每次收益约10万元,村集体年均收益近2万元,通过“美丽撬动”促增收。

去年沙庄村集体收入已超过10万元,新修连接沙庄和古路沟两村的“连心路”,极大方便群众出行,支部服务功能得以提升。

党建引领下,沙庄村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东王村也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去寿光等地考察学习,最终为村里选择了“生态农业”这条致富之路。

“11月19日大棚正式投入使用,这才4天,鲜亮的黄瓜苗长势喜人。”义桥镇东王村温室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召重指着眼前的黄瓜苗喜滋滋地介绍。“目前建了6个大棚,每个大棚收取2万元的承包费,一下子就为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二期还会再建10个大棚,村民也都很支持。”

早年,东王村只靠承包土地能勉强有2万多元的集体收入,去年采取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今年,村党支部先后召开支委会、村组干部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研究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路子,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决定针对本村群众种植苗木和蔬菜习惯,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良田建设,良好的土质及水浇条件等,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

经过多次考察、协商,东王村与寿光丰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村投资,丰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建设,一期建设6个日光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占地30余亩。大棚建设后,通过招标承包给三个种植户,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该村还根据本村的产业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因产制宜,积极发展高端苗木种植,今年村集体新发展苗木种植50余亩。按照5—7年一个周期计算,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

“招商反哺”促增收

村企合作富民强村

如果一些村,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又该如何为村集体增收呢?镇党委副书记步海霞告诉笔者,对于此类村,镇里出台政策:如果村里能招商来企业,项目投产后,镇政府将从企业纳税地方留成部分拿出一定的比例奖励村集体,通过“招商反哺”的方式来发展集体经济。前张吾村就是通过“招商反哺”的方式,依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为镇政府积极提供招商信息,用诚意和服务来打动客商,将一个小厂变成了纳税近200万元的大厂,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极大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在济宁耀正服装帽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销往海外的棒球、高尔夫球等运动帽。工厂今年10月份刚刚投入使用,目前已招聘了300多名工人,均来自前张吾村及周边村庄。“村民在这里打工,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关键离家近,干什么都不耽搁。按照镇里的规定,会给村集体招商引资的奖励,每年至少能增收1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韩思全介绍。

济宁耀正服装帽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汶上冠联制帽,效益一直很好。企业想发展壮大,却因缺少资金和厂房难以实现。村党支部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专程与上海客商对接沟通,经过多次协商,客商被党支部的诚意所打动,也被当地的投资环境和人力资源优势所吸引。2017年,上海公司投资2000万元进行分厂的扩大生产,新建厂房6000平方米,新上8条生产线,预计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企业落户后,党支部继续发挥服务功能,积极协调水电、手续办理、企业招工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驻驾圈村也是通过用租赁土地招商引资、入股企业进行分红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完成村集体收入10万元。

驻驾圈村进行新村建设时,在新村西北部预留了15亩土地用来作为将来的宅基地,由于刚刚搬进新村,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群众不会有住房需求,造成了该地块长期闲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2010年,在全镇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下,德国的卢服饰公司到义桥考察项目用地情况,当时的村干部就把该块土地推介给了客商。由于该地块位置较好,又位于人口密集区,企业招工便利,客商对该地块十分满意。2011年,该企业顺利落户驻驾圈村,投资800万美元租用该村11亩土地建设三层服装加工车间,给本村及附近村民带来500多个就业岗位,当年实现税收近200万元。

此外,村“两委”干部还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拿出村集体塌陷地公益金入股企业,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分红不但保证了原有资本不贬值,同时给驻驾圈村每年带来20万元的分红收入,进一步增强了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新闻推荐

大学生把救助让给更需要的人

近日,汶上县康驿镇扶贫办收到一份来自东宋庄村的要求退出享受农村低保和贫困户的申请。之前,镇上收到的多是群众因种种困...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燕王过南旺2018-11-30 00:00
评论:(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 汶上县义桥镇:集体经济“钱袋子”鼓起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