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李广利资料图李广利塑像悬泉置遗址资料图片悬泉置遗址

来源:兰州晚报 2010-12-13 19:04   https://www.yybnet.net/

李广利 (资料图)李广利塑像悬泉置遗址 (资料图片)悬泉置遗址 资料图片

敦煌留给人最多的是无尽的神秘与文人的追思。

所以有人这样说,敦煌属于文人。

历史是这样吗?答案曰:否。

除了婉约哀怨,千里戈壁,大漠尽处,也有金戈铁马,勇士扬鞭。

“将军神功甘泉涌”。贰师泉,把一条奇特的泉水和一个传奇的将军永远连在了一起,历经千年难以分割。在藏经洞的近处,有一个属于武士的敦煌。穿越千年风烟,款款向我们走来。

据《贰师泉赋》记载,贰师泉,本名悬泉,在今敦煌市东65公里悬泉谷中,泉在东崖丈余高处,周围又有多处石隙渗水,与悬泉水汇合,向西北流50米许,渗入地下消失。水质清冷味甘,百里之内,无逾此水。据敦煌遗书记载:“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卌里,出于石崖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 

当地人把这股泉水俗称吊吊水,又因为这泉水出自悬崖峭壁,所以又叫悬泉。又因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此用剑刺石成流,故又名贰师泉。

贰师将军的称呼和“汗血宝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派使者车令到西域大宛(yuān 音“冤”)国求取汗血宝马(就是所谓的“天马”),用金子铸了一匹跟真马一样大小的金马送给大宛王毋寡。可毋寡只想要金马,却不想拿汗血宝马交换,又听身边的人说汉朝跟大宛隔得很远,就是不给天马,汉朝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就对汉朝的使者车令出言不逊。车令咽不下这口气,当着他的面把金马砸了带走。毋寡就唆使郁成王埋伏在半道上,杀了车令跟他的随从,抢了金马。汉武帝当然更咽不下这口气,他听说大宛国的好马都藏在贰师城一带,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让他带着几万兵马去攻打贰师城。 

从此,李广利就有了“贰师将军”这个称号。 

据史料记载,李广利是汉武帝李夫人的长兄,也就是汉武帝的妻哥。李夫人堪称绝世佳人,天姿国色,深受汉武帝宠幸。有了这层关系,汉武帝对李广利也是宠爱有加,把征讨大宛的任务交给他,实际上是给他一个立功露脸的机会。

“刺石成泉”

唐悬泉驿与汉悬泉置,虽都以悬泉命名,但驿址不在一地。汉悬泉置位于古悬泉水(贰师泉),今吊吊水侧。该水曾颇有名气,《凉州异物志》、《十三州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和敦煌遗书中均有记载。

酒泉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悬泉”之名恰可形象地反映出其水出石岩,径流细弱的情形。

据《酒泉史话》记载:李广利西征大宛获胜后,得汗血宝马3000匹班师回京,途经敦煌行至此山时,人马疲劳不堪,加上天气炎热,没有水喝,纷纷倒在戈壁滩上喘气。周围数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都空手而归,李广利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去找水。

李广利来到南面山中一看,山是秃山,谷是干谷,进山谷不远,迎面悬崖挡住去路,悬崖上不知何时何人写下了三个大字——“滴水石”。李广利不由怒火冲天,拍打着山石说:“滴水石,不见水,戏弄行人,徒有其名,毁我三军,留它何用?”说罢举剑上前,对滴水石奋力一劈,只见青石抖动,火花四迸;第二剑劈下去,黄风四起,天昏地暗;第三封刺进去,山裂地吼,岩石开口,一股清粼粼的泉水从青石缝中汩汩地涌了出来。三军人马顿时欢腾雀跃,争相痛饮。吃饱喝足,踏上归途。由于泉有灵,人多水深,人少水浅,总能满足。

人们为了纪念“刺石成泉”的贰师将军,改泉名为“贰师泉”。在泉旁建了一座庙,名“贰师庙”,供奉李广利神像。并在此设置了驿站,供过往军队、商贾、行人歇息。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常年叮咚的驼铃声消失了,无情的岁月使贰师庙和驿站坍塌了,终成废墟,砾石覆盖在上面,变成了荒凉戈壁。就连“贰师泉”的名字也被人们遗忘了,称此水为悬泉。但是,清泉水流依旧,从未涸竭,传说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悬泉置遗址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汉代驿站遗址的首次发现和发掘。 

悬泉置被称为90年代考古界的重大新发现。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考古发掘证明,在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宝马的同年(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悬泉设立了专事传递公文、邮件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这座汉代遗址于1987年被发现,从1990年开始,甘肃省文管部门组织文物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轰动了学术界。

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 

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1987年首次发现了该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0年至199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全面挖掘,揭露遗址面积2400平方米。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体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体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体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

悬泉置遗址现已发掘出土各类遗物达17650多件,其中内涵丰富的简牍即达1.5万余枚,其他遗物包括金属、纸张、粮食、丝绸等11大类。从已揭露出来的遗址看,遗迹结构之完整、出土遗物之丰富、遗存保存之完好、文化内涵之广泛,实属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收获之一。 

汉简之最

在我国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造纸说已为历史定论。造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这种先进的技术经过1000多年后才传到欧洲。悬泉置出土的20多张写有汉文墨迹的麻质纸,已考定为汉纸。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把我国纸张发明的时间上推了近一个世纪,推倒蔡伦造纸说的定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纸张。

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数量惊人,共计1.5万多枚。其内容非常丰富,有诏书、司法律令、官府文书、驿置簿籍、文化科技及其他杂事诸类。内涵已从“流沙坠简”中单纯的边防屯戍扩展至边郡行政事务、邮驿业务和与西域的交往、商贸活动诸方面。在一个地方能出土如此层次准确、单位清楚、时间长久、辞号连续极完整的简牍,在国内尚属首次。

悬泉置出土的其他遗物也极其珍贵,种类繁多,有各种农具、打猎用具、货币兵器、陶器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这些遗物虽历经千载,却保存得完整如新。如帛书家信完整可读,漆筷与现在所用的一模一样,漆耳杯色彩艳丽,几双帮底开帮的皮鞋将国内制作和穿用皮鞋的历史上溯了几千年。在残墙断壁上发现的皇帝诏书和医药方的墨书题,被称为当今考古界的惊人发现。以上众多遗物为研究西北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崭新、丰富、确凿的原始资料。

悬泉置遗址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清理出存有断壁坞墙的居住、办公房屋3组13间,马厩16间及其他建筑。这些建筑遗址对探索汉代驿站的建筑形式、布局和结构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新闻推荐

敦煌旅游淡季不淡

据新华社电 “五一”临近,敦煌即将告别旅游淡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敦煌旅游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一季度旅游人次达到16.3万,同比增长23%。业内人士推测,2011年敦煌旅游人数和收入...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李广利资料图李广利塑像悬泉置遗址资料图片悬泉置遗址)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