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亭工作照
胞弟杀人潜逃7年,敦煌市公安局七里镇分局副局长李述亭也在煎熬中度过了7年。即将退休之际,李述亭带队踏上千里缉捕之路,在 “清网行动”最后时限到来的前2天将弟弟抓获。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手足,一边是身为警察的神圣职责,从警22年的李述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诠释了一名警察的职业情怀。
胞弟潜逃,警察哥哥煎熬了七年
2011年10月,57岁的敦煌市公安局七里镇分局副局长李述亭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向组织递交了提前退职的申请书。30多年前,李述亭从部队退役,被分配到青海石油管理局,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之后从保卫干事、油田公安局民警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2002年起,他开始担任敦煌市公安局七里镇分局副局长。
2004年7月12日,四川籍打工妹朱红华在敦煌市七里镇青海石油管理局水电厂北侧的防护林中被人杀害,敦煌市公安局侦查的结果让李述亭和同事们深感震惊:嫌疑人竟是李述亭的胞弟李述文。
酒泉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支队长赵国伟介绍,时年37岁的李述文,携妻来敦煌后以打工为生,因朋友与朱红华产生纠纷而“打抱不平”,一念之差酿出这起杀人案。
“公安副局长弟弟杀人潜逃”的消息不胫而走,以此为源头的各种传言在大街小巷蔓延,李述亭的心自此掉进了冰窟窿。
李述文在案发后潜逃,几天后被列为网上逃犯。
一边是手足之情,一边是法律无情。“两情”相权取其重,李述亭陷入这两种感情的漩涡中,煎熬着……李述亭原籍山东安丘,兄弟三人中,他是老大,李述文是老小。从李述亭当兵时起,他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之甚少,弟弟到敦煌打工,他也因工作忙而疏于照顾。身为长兄,李述亭为弟弟犯案而感到自责,又为弟弟的恶行而无地自容。
7年来,李述亭期盼着弟弟能投案自首,警察的职责也让他无时不查询着弟弟的信息,可李述文像人间蒸发一样,杳无讯息。
7年中, 2500多个日日夜夜,不知有多少个午夜梦醒,李述亭站在窗前,对着夜晚的星星,思念着手足兄弟;也不知有多少次,李述亭梦见弟弟被抓获归案。他的思绪在亲情和法理之间交织,他的身心也在难以言表的煎熬中度过,各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临危受命,瞬间作出的痛苦抉择
“清网行动”开始以来,酒泉市公安局的追逃行动捷报频传。可是,被省公安厅2011年10月挂牌督办的敦煌“7·12”杀人案,却成了酒泉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李晓卫和追逃民警的心头之患。
记者了解到,为追捕李述文,酒泉市公安局先后派出3个追逃小组远赴河南、山东等地,历时2个月,行程上万里,一次次带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归。
2011年12月6日下午,距“清网行动”12月16日零点规劝投案自首最后时间结束的最后时限仅剩10天,酒泉市公安局召集党委会研判“清网行动”中的疑难问题。当时,酒泉市还有32名在册上网逃犯未能归案,酒泉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支队长、“清网行动”办公室主任赵国伟向局党委逐一汇报这些逃犯的追逃情况,汇报到李述文一案时,赵国伟表述的意见是“在短时期内缉捕李述文归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李晓卫没有轻言放弃。“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起用一个人,由李述文的哥哥李述亭全权负责此案。”简短沉思之后,李晓卫提出。
“李述亭?”几乎在同一时刻,与会人员都对李晓卫的这一建议感到惊诧,因为让办案人员直接参与直系亲属的案件不符合常规,何况还是让李述亭全权负责。再者,尽管公安机关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动用了各种手段,李述文隐藏得让警方找不到丝毫线索,不论是社会上还是在公安机关内部,都有各种不利于李述亭的传言。况且,李述亭已经在2个多月前递交了退休申请,将是隐退之人了。
“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李述亭是一位好警察、好干部,我们要相信他。”面对大家的疑虑和反对意见,李晓卫说。
2011年12月3日,李晓卫在敦煌市与李述亭就其提前离职一事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按赵国伟的说法,这次谈话使李晓卫对李述亭越发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是他让李述亭担当重任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晓卫力排众议说服了大家,随即拨通了李述亭的电话。
“我要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市局党委决定把劝投李述文的任务交给你,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李述文的下落,你能完成吗?”
电话那头无语,将近10秒钟的停顿中,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我钦佩局长的为人,服从您和局党委的决定。”李述亭的回话传来,李晓卫要求李述亭立即准备出发。
2011年12月7日晚,李述亭从敦煌火车站登上了开往兰州的列车。那一夜,他彻夜难眠。
亲情动员,八旬慈母深明大义
陪同李述亭出征的,还有酒泉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夏永斌。
12月7日上午,赵国伟、李晓卫先后向夏永斌简单交待了此行的任务和要求。“局长叮嘱我,局党委相信李副局长的能力,要我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夏永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领导给他的任务很简单。
12月8日上午,李述亭和夏永斌在兰州汇合,当晚直飞沈阳。在那里,敦煌市公安局此前派来的3名追逃民警正在为追捕李述文毫无线索而犯愁。
由李述亭任组长的5人追逃小组在沈阳组建,可是,夏永斌和敦煌市公安局禁毒中队长窦晓敏都清楚,追捕李述文的担子其实全压在李述亭身上。
前些天,窦晓敏和同事们费劲周折找到了李述文的儿子,连续两次找他谈话,可李述文之子都称自己3岁时就被父母交给奶奶照看,记忆中不知道父母的样子,也一直没有联系,追逃民警动用技侦手段多方查询,证实了李述文之子的说法。李述文之子已经21岁,当时在一家酒店打工,李述亭身为大伯却从未见过侄子。
12月9日12时,在沈阳市区的一处住宅小区,伯侄相见悲喜交加。侄子并不知父亲的罪行,面对“出差中想找亲人”的大伯,所说的情况和前些天给窦晓明的讲述如出一辙。
李述文判断侄子所言真实,留下1000元“见面礼”便匆匆话别。
当晚,李述亭带领窦晓明和夏永斌等人,踏上前往山东老家查找有关弟弟线索的征途,一路百感交集,沉默少语。
“李述亭副局长显得很沉重,他是在与自己的思想斗争中寻找突破口。”夏永斌说,那些日子里,李述亭除了不停地打电话寻找线索之外很少说话,虽然有他们几个陪伴左右,但他的内心很孤独。
12月10日,李述亭一行赶赴山东安丘,他向朋友借来一辆车,开进安丘市刘家尧镇许营村,那片生育他的故土,他已经好多年没有眷顾过。
在二弟家,二弟接到电话已经通知几位亲属恭候。接下来的3天,李述亭和同事们找到20多位亲属,一个一个面对面谈话,摆事实,讲政策,话亲情,讲道理,面对的要么是亲人的不理解,要么是家人和颜悦色的摇头,有关弟弟的信息,丝毫也未得到。那3天,李述亭回到宾馆便沉思无语。
“我们急,李副局长更急,看得出,他的压力太大了。我们爱莫能助,心里也不是滋味!”夏永斌回忆。
12月12日上午,李述亭只身一人前往,他把赌注压在了年近八旬、住在安丘市区一所简陋住宅中的老母亲身上。
一头是让老人引以为豪、突然站在面前要抓捕小儿子的长子,一头是老人日夜思念的一块心头肉,周围还有意见不统一甚至斥责长子的那么多亲属,老人泪眼婆娑,李述亭觉得心被刀子刺割着。
老母亲身形佝偻,白发苍苍,虽说一字不识,可她知道哪是错哪是对。长子苦口婆心,老人在痛苦中抉择,最终向子女和亲属提出了要求:配合李述亭寻找小儿子的线索,说服小儿子投案自首。
冥冥之中亲情召唤。12月12日下午,李述亭的妹妹收到一个问候家人的短信,李述亭让妹妹不断发信息联络,快速动用技侦手段,查明来电方位是内蒙古乌海市,判断此人就是弟弟。
“那天下午,李副局长回到宾馆说‘有些情况了\’,我们感觉是有了李述文的消息,顿时觉得压力轻了许多,很兴奋。”夏永斌说。
和夏永斌等办案人员一样,李述亭期望通过电话和短信规劝,让李述文投案自首。那天下午,窦晓敏、夏永斌等人跟随李述亭前往李述亭母亲家,却因担心老人的身体而不敢多言。面对儿子的同事,老人反倒宽慰:“我们全家一定会齐心协力做工作,一定得把他找回来,我都是80岁的人了,还指望着他养老送终呢!你们就放心吧!”
大义灭亲,“抗命”下达抓捕命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李述亭出发时,李晓伟和局党委明确指令:规劝李述文投案自首。这道命令,局党委没有更改过,抓捕李述文的命令,是李述亭自己的决定。
夏永斌告诉记者,12月12日下午查找到李述文的线索后,追逃小组就朝着“规劝李述文投案自首”的命令和目标展开工作。但在13日中午,李述亭突然改变主意,下令夏永斌等3人立即赶赴内蒙古乌海市,抓捕李述文。13日下午,窦晓敏和另一名民警从潍坊乘车经北京转乘44次列车赶赴内蒙古,查找李述文下落。为了给窦晓敏提供便利并争取时间,李述亭留在老家,不断安排妹妹等亲属和李述文通过短信保持联系,窦晓敏一行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李述文。
投案自首就会得到从轻处罚,而抓捕则意味着重罚,这是妇孺皆知的,李述亭比谁都清楚。劝投,不仅是家人的期望,也是李晓卫和市局党委的希望。李述亭下令抓捕,很多人想不通。
“距‘清网行动\’规劝自首的最后时限还有几天,规劝李述文投案自首还有些时间,可李述亭却在经过一天时间的亲情规劝后便提前‘抗命\’下达了抓捕命令。他的这种举动,为追逃行动争取了时间,却让李述文和家人失去了改变李述文后半生的机会,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举动。”酒泉市公安局“清网行动”办公室主任赵国伟感慨。
12月14日14时30分许,在乌海警方的配合下,李述文在乌海市的一家招待所内被抓获。那一刻,李述亭仍授意亲属继续和弟弟联系。
得到抓捕成功的消息,李述亭失声痛哭。
李晓卫清楚,此时此刻,换了谁都抑制不住这种痛苦,其中有长达7年的酸楚,有接受任务以来7天时间的压力,还有因亲友、同事的误解和传言而压制在心底的种种委屈。
李晓卫向李述亭发出了一条短信息:“古往今来,大义灭亲者有之,但您在规劝无望之下,毅然决然下令抓捕亲弟的做法,让全警感动,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对亲人,也许您成了罪人,但对于国家,您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12月17日,窦晓敏和同事押解李述文返回敦煌市。李晓卫指令李述亭在老家陪侍老母亲。那些日子,母亲和亲属们的哭声伴随着李述亭,而在敦煌,李述亭大义灭亲的感人事迹传颂开来。
12月17日,赵国伟接到省公安厅的电话通知,获悉公安部龙年春晚上,甘肃省将有4名在追逃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警察亮相,便向省厅推荐了李述亭。请示局党委时,党委成员一致认为李述亭是最合适的人选。12月19日,李述亭告别老泪纵横的老母亲返回兰州。
文/本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图/赵国伟 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玉红 通讯员张丽娟 闫晓斌)近日,敦煌市人民法院庭外协调解决了一起行政不作为的纠纷案件:被告敦煌市卫生局以及第三人郭家堡乡卫生院,为原告李某补办缺失的档案记录,助其完成...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