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镜
宋代柳毅传书镜
清代铜镜
魏晋铜镜
唐代吹箫引鸾镜
清代素镜
宋代月宫镜
汉代博局镜
辽四牡丹纹镜
明代状元及第镜
兰州晚报讯(记者刘学智文/图)“我收藏的300多面古镜都在这里。”1月9日,当敦煌收藏家张保国打开他收藏室的大门时,记者被眼前各种各样的铜镜照得有点儿眼花缭乱。一间30多平米的房间里,陈列的10个展柜中装满了他20年来收藏的300多面古代铜镜。但张保国的心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要建一个铜镜博物馆。
只收不卖捐献国家
“这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镜,外表虽然有些破旧,但它的工艺同汉唐时期的铜镜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这是汉代的车马人物镜,那是唐代的吹箫引鸾镜,艺术观赏价值都是比较高的。一个朝代的兴衰,从当时的铜镜中就能看到它的缩影。艺术兴,则国家兴;艺术衰,则国家弱。到现在都是这个理。”一谈起收藏的古代铜镜,张保国如数家珍。
现年48岁的张保国曾做过部队文职干部,当过编辑、搞过摄影。由于他从小就对艺术收藏感兴趣,加上当兵时在西安,有更多机会了解更多古代文化。1995年,张保国从部队转业,在家人帮助下辞职下海,在敦煌沙州市场开了一家工艺品店。
1995年秋天,当时有一个小孩子用自行车驮着一摞子旧砖和一面魏晋时期的铜镜沿街叫卖,张保国怕那面铜镜流落到文物贩子的手中,就花了200块钱买下了那面铜镜。从那时起,他就定下收藏铜镜的规矩:只收不卖,等到合适的时候捐献给国家。别人收藏是为了等待宝贝升值赚钱,但张保国在收藏铜镜上的表现让人看不懂。2003年,当他收藏铜镜的数量达到100余面时,已在当地的收藏界中小有名气。那年夏天有几个日本游客慕名而来,在参观他的铜镜收藏品之后,喜欢得不得了,再三请求要买一面,多少钱都行,但他没有答应,他说给100万他都不出手,这让日本客人百思不得其解。
建博物馆免费展示
由于他收藏铜镜的名气渐大,天水、临洮都有人给他送铜镜过来。只要是真的,他都给一个合适的价钱收藏。有时,他还在空闲时间到省内或省外其他地方走一走,也淘到了不少铜镜宝贝。有一次他从西藏回来时经过民乐县,在一个偏僻小店内,无意间发现了一面汉代铜镜,品相十分入眼,一砍价8000元。张保国如获至宝,等到第二天再一细看,却发现是一件赝品。2007年,他去了一趟欧洲,发现那些国家的博物馆大都是公益性的,节假日的时候,大人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一泡就是大半天,身为文明大国的他感觉到了国人在这方面的欠缺。
回国后,他一方面加快了收藏铜镜的步伐,同时还积极与敦煌市有关部门协调,准备在文化产业园区批一块地,修建一个铜镜博物馆,将他20年来收藏的300多面古代铜镜进行免费展示。“铜镜博物馆应该是一面更大的镜子,几千年来,我们都在照镜子,我想把这种良好的传统让更多的人继承下来。特别是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说起历史和文化很多人却知之甚少。”张保国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推荐
敦煌人爱心救助23岁白血病患者 张文博的妻子收到善款6万余元
兰州晚报讯(通讯员段鹏记者刘学智)连日来,一封流转于敦煌各个网群之间的求助信,引起许多敦煌人的关注,通过这封信也让不少敦煌人认识了白血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灾难,认识了遭...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