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阙来自大唐王翰的《凉州词》,把我呼唤到了大漠深处的敦煌?不可置否,还有莫高窟和月牙泉。
在敦煌一小店,我的老乡张新胜现在以卖玉器营生,以传播玉文化为己任。在他眼里,玉,是美的代称,是纯洁、吉祥、平安、美好的化身。
现在,风行陇原的夜光杯早已烙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单元符号。在河西走廊,寻找祁连玉已经成了往事。确切地说,在沙漠戈壁深处的河西大地,因为深山藏玉,也就多了些许温润、细腻的感觉。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绝妙之处,远不止道出了杯与酒之间绝配的神秘关系,还为这种壁薄如蝉翼,光滑细腻,精巧雅致之物赋于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意义。
在店里,正在忙乎的张新胜一边在招揽生意,一边在飞快地取货包装。我问生意如何?他说,还过得去,淡季就闲下了。
祁连玉的生产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现在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便都是和祁连玉相类似的蛇纹岩雕琢而成。如今,那些黑如浓墨、绿如翡翠的祁连玉制作成了夜光杯等工艺品,源源不断地从敦煌越洋过海,远销国外。
我随手拿起一只加工好了的咖啡杯在日光下端详,阳光似乎都从杯壁透射进来,杯沿里仿佛荡漾着一泓春水。对于张新胜来说,他对这些玉器制品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家三代人一直从事玉器加工,只不过自己换了个角色。
谁会想到,即使加工一只小小的夜光杯,也要经过选料、钻棒、切削、掏膛、冲碾、细磨、抛光、烫蜡等二十多道复杂工序。面对这一翠若滴与美轮美奂,我们是否能想起采玉人、工匠们粗粝的手指也曾抚摸过它么?
往年一吨品相好的祁连玉收购价只有一万多元,而现在已经上涨到两万元左右了。张新胜对祁连玉原石的开发心存隐忧。
在敦煌,街边大大小小的玉器铺面一个连着一个。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玉器,仿佛时光停止了流转,在人间烟火的气息中汩汩流淌出琼浆玉液。俗话说,“藏金不如藏玉”。
敦煌是个旅游城市,我们要把美好的印象留给游客。张新胜在敦煌街上算是有头有脸的老板了,他对玉的钟情依然如故。他的店里总是人满为患。其中不乏外国友人。
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张新胜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玉文化挖掘好,弘扬好。让游客们为我们的产品点赞,为我们人类的敦煌点赞。
祁连美玉的美就在于它的物美价廉,寻常百姓都能拥有把玩。在我看来,如果青田玉、昆仑玉、蓝田玉、和田玉是“君子之玉”、“帝王之玉”的话,那么,祁连美玉就是人见人爱的“百姓之玉”了!
□聂中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1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金城讲堂》在西固区开讲,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周奉真作了题为《“丝绸之路”与甘...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