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亳州诗人李绅的三首悯农诗 ◎李绍义

来源:亳州晚报 2018-08-03 10:5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李绍义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擢官翰林院学士。不久,其诗文名扬天下,与当时著名文学家元稹、白居易合称“三俊”。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亳州东关外和西关外,耸立着两座观稼台,是三国时曹操在亳州屯军时所筑。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

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悯农诗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他腹中思谋,嘴里却恭维说:“这首诗针砭时弊,真可谓入木三分!难得,难得!”

李绅笑了笑说:“难得的不是这首诗,而是逢吉我友呀!”

李逢吉不解地问:“此话怎讲?”

李绅微笑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李逢吉听了,哈哈笑道:“对,对!这是当然,这是当然!”二人说着又携手步下观稼台。

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贤弟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悯农诗抄下来赠予小弟,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兄长听过自然记得,何必另行抄录?若一定落笔,倒不如另写一首相赠。”

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了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于是,他如获至宝,说,“我观贤弟之诗,才如江海,文情俱佳;贤弟真乃国之栋梁,我不如也!”说罢,将诗稿密密收藏起来。

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

你不要看李逢吉对李绅嘴头上怪好,可骨子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对朝廷不满,在家乡写反诗泄愤,诽谤朝廷!”

武宗皇帝听了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

李逢吉说:“现有笔迹为证。”

于是将李绅赠诗奉上。

没两天,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问他:“这诗是你写的吗?”

李绅看看, 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

武宗皇帝说:“久居庙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

李绅又惊又喜,叩头道:“谢皇上!”武宗皇帝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对李逢吉感激不尽。

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战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

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直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从而使这一首久被尘劳关锁的绝世诗作重见天日。

新闻推荐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交办环境信访问题情况(第七批)

省第四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转来第七批环境信访问题24件,分别是:1.瓜州县老君场敦煌金龙矿业选矿厂偷排废水、粉尘大。...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感 谢 信2018-08-02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亳州诗人李绅的三首悯农诗 ◎李绍义)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