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文章,我忆及恩师王重民。
王重民先生是目录学家,同时又是法学家、敦煌学家,堪称一代学者大师!
过去在大学里,文史类学科均学习目录学,各校教授出版《目录学》的很多,大多在(清)章学诚的基础上各有发展。王重民先生重新发挥,我从他那里学习目录学受益匪浅,这也使我坚定了学图书馆学,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从而大胆写了《现代目录学》,在全国目录学界引起注意。
王重民先生认为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目录学的起源。只有书目而无提要者(内容介绍)是目录,还未形成目录学,目录与目录学相通而不一。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目录学最早的理论著作,读完之后我耳目一新。而《正史》中的《艺文志》只是目录,而不是目录学。
当媒体让我推荐“我最爱看的书”时,我写了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千古古籍,是读古籍的津梁,学海无涯,这是受益于重民师。
重民师同时是敦煌学家。甘肃敦煌莫高窟研究存在已久,它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肇始于重民先生。清朝光绪末年,有人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藏经洞”,里面竟藏着唐朝人写的“卷子”——就是一种卷轴状的书籍,宋、元、明人都没见过的唐朝人的著作,竟然被清代人发现了,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可惜腐朽的清朝政府没有给予重视,被英国、法国人大量盗走,藏于英国、法国博物馆,国内只散见于少数收藏家之手,于是,研究这批唐人的“卷子”就成为了学问,而重民先生远去英法等国几年抄录、研究这批唐人的“卷子”,就成为敦煌学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有法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孔子的儒家为经典,统治了中国两千年,而重民师独辟蹊径研究“法学”成为专家,在一个时期曾引风骚。
重民师为人谦和,一个时期曾遭其弟子批斗,他与人为善,并不以为忤,反而不计前嫌推荐他的学生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这期间一些诬陷他的不实之词,他充耳不闻只做学问,越发使人敬重。所以,重民师集目录学家、敦煌学家、法学家三重身份为一身,成为一代大师。重民师已西去,难再聆听他的教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王重民先生千古!
新闻推荐
天水“城市名片”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40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麦积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