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县城是广西首个县城国家4A级景区。 覃 针/摄
金秀野生红茶声名远播
金秀瑶族盘王节盛况。
六巷大岭民宿成旅游新宠。
左图:如诗如幻圣堂湖 右图:大瑶山最美公路即将通车。颜忠/摄
莫云山罗珊陈海清/文金宣/图
核心提示
60年砥砺奋进,谱写新时代世界瑶都新篇章;60年传承与发扬,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60年锐意进取,积蓄县域发展的磅礴力量。
1958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建立了以生产简单农机具为主的县农机厂和印刷厂等第一批国营工业企业。60年来,该县立足于优良生态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今的金秀,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瑶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经济增长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2.23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6.67亿元,同比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2018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美丽的大瑶山森林覆盖率86.87%,稳居全区第一,处处涌动着建设和发展的热潮,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今年9月,金秀成为广西首个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县份,继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后,再添一响当当的“国字号”招牌。一幅幅铺满瑶乡大地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全县15.6万各族人民同心谱写团结发展新篇章。
1
立足资源优势念好“生态经”
金秀始终坚持把“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交通活县、依法治县”确定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我们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来宾市委常委、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韦德斌表示。
近年来,金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功能分区、错位发展思路,把县域合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分区,分别制定发展政策,禁止一切与功能定位相悖的行为,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清晰地勾勒出生态经济发展路线图和规划图,把“生态+”理念融入工业,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依托山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构建了山泉水、瑶医瑶药、茶叶加工、旅游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形成了“山内发展旅游,山外发展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双赢。
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美是金秀的金字招牌。金秀立足于优良生态资源优势,念好“生态”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2017年,荣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2
生态“镀金”游客纷至沓来
山峦叠起,云雾缭绕,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游客每到山里,常常闭目凝神,深深呼吸,“享用”清新的空气。当地人常会幽默地提醒:“小心醉氧!”
今年9月,金秀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广西首个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县份。
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星级酒店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18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这一组组数据,显示出金秀旅游发展和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累累硕果。
金秀是全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瑶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完整、瑶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世界瑶都”的美誉。2016年10月以来,该县利用传统民居进行民宿改造,打造了六巷乡大岭村、长垌乡滴水村溶洞屯等一批民宿旅游示范点,其保留瑶族民居框架和风格,展现多元化的生活概念,室内温馨舒适,外观古朴自然,与周围环境、文化融为一体的民宿旅游,正成为市场“新宠”。
该县整合财政资金16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000多万元,投入民宿建设。不到两年时间,全县旅游民宿达到42家、640间客房、1108张床位;探索出金秀模式,创造了“金秀速度”,成为全区首个制定“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的县份。
生活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圣堂山、五指山脚下的六巷乡大岭村村民,逐渐掌握让生态“变现”的技能。
在城里务工的相金明,回乡建起了4层楼房专营民宿;以前靠种植为生的村民蒋桂合,借着旅游业的东风做起小生意,向游客售卖木耳、香菇等大瑶山特产;入驻该村的旅游开发公司,所开发的“瑶天下”民宿客栈,2017年5月开业以来生意火爆。
六巷乡大岭村民宿点是来宾市民宿旅游示范点之一,“生态+旅游”的开发带动了蒋桂合等58名村民吃上“旅游饭”,有的办民宿,有的做导游,有的卖土特产……从“卖山货”到“卖风景”,每户村民每年增收近万元,实现脱贫致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金秀瑶族自治县县长兰向东介绍,近年来,金秀努力构建大旅游格局,依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每年都举办“圣堂山杜鹃花旅游节”“瑶族盘王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世界瑶都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预计2018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5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7.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66%和37.05%,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龙头和重要增长点。
3
破贫困堡垒建全面小康
金秀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2015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70户3.23万人,贫困发生率23.93%。
如何甩掉“穷帽子”,实现脱贫致富。韦德斌说,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输血”“造血”并重,攻坚克难聚力聚焦“拔穷根”一一攻破产业扶贫、通村屯道路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粤桂扶贫茂南·金秀协作合作五场硬仗,极大改善大瑶山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金秀依托“生态+”优势重点打造“5+2”特色产业,即柑橘、茶叶、杉木、竹笋、生态鸡、中药材、油茶,覆盖全县10640户贫困户,覆盖率为95.77%。
2016年以来,金秀镇共和村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其中,黄花倒水莲种植面积有1400亩,带动120户群众脱贫致富。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全县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为全县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金秀瑶族自治县计划脱贫12421人,摘帽14个贫困村,预计贫困发生率降至2.46%。
4
民生福祉温暖瑶乡民心
扫盲教育、抢修中小学危房、普及初等教育、“两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职业教育攻坚大会战、教育均衡化标准化建设……经济要发展,教育是根本。金秀历届县委、县政府攻坚克难,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尤其是201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穷县优教”的理念,把优先发展民族特色教育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基础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10月和2017年12月,金秀先后高分通过自治区、国家两级评估验收,跨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行列,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提升。
崎岖山路变通途。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着大瑶山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修路无疑是一步“先手棋”。近年来,金秀大力实施“交通活县”发展战略,加快公路外联内通工程建设和县内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重点、以国省道为主线、县乡道公路为脉络的“县外联通、县内循环”的公路交通网络,让金秀的“出路”更通畅,让金秀旅游的通途更发达。
“六巷(王钳)互通开通后,将实现金秀县境内高速零的突破。”金秀瑶族自治县交通局副局长严金水介绍,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金秀六巷互通预计2019年春节前竣工通车;王钳互通至王钳口接六巷至罗丹三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中,今年年底完工通车,该公路围绕著名景点圣堂山、五指山,穿越风光秀美的原始森林,沿途经过罗香乡罗运、六巷乡上下古陈等民俗风情浓郁的村落。届时,金秀南向的“外联通、内循环”战略将取得实质性突破,脱贫致富希望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金秀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新的起点,着力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阔步前行,以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谱写瑶都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金秀讯(记者颜强)11月23日~25日,金秀瑶族自治县举办“世界瑶都——中国金秀2018·瑶族盘王节”系列活动。此次盘王节...
金秀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秀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