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韦慧兰
7月,来宾工业经济收获了建市7年多来的最好“期中考试成绩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7.07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增加值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39%,两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区首位。
长期以来,作为新建市的来宾工业经济各项排名总是“习惯性”靠后,此次,两项指标跃居全区首位原因何在?来宾市工信委主任兰向东分析认为:“工业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有其客观原因,即糖、电等产品价格回升。然而,更重要的是来宾市牢牢牵住发展‘牛鼻子\’——‘工业强市\’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紧紧把握增长‘指南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今年年初,来宾市委、市政府及时把工作重心和主攻方向转移到工业上,把“工业强市”当作“牛鼻子”工程,科学谋篇布局,强化责任落实。市委书记张秀隆、市长杨和荣多次强调, “工业强市”是来宾的核心战略,要以项目为抓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做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协调、服务工作,明确经济指标和工作重点,演好“重头戏”,唱响经济增长的凯歌。
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该市四家班子领导多次率队深入企业、工业园区和项目现场开展调研、召开专题研究会和现场办公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则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上半年,该市市级开展了2次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共对接项目114项,总投资60亿元;实行市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今年全市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96项,完成投资22.3亿元;加大招商力度,开展“对接长珠闽,引企入来宾”招商引资大会战等活动。上半年,全市新签意向招商项目106个,意向投资额168.4亿元。
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宾市把培育打造全国品牌和示范基地建设当做经济增长的“指南针”,并确定了四大工业经济品牌的打造重点。
一是打造全区乃至全国一流的铝精深加工基地。现已初步形成铝资源开发体系、铝精深加工体系、铝精深加工配套产业体系、铝业环保循环体系、铝业直供电体系、商贸物流体系、生产生活保障体系等七大体系。已经具备年产25万吨电解铝和年产5万吨铝材的产能。二是打造全国最重要的锰铁合金生产基地。以中钢广铁集团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今年中钢广铁集团生产总值将达到30亿元。三是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合山发电公司2×600MW机组“上大压小”项目快速推进,一台机组项目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前期土方工程、厂房及烟囱建设,今年预计投资11.3亿元,已投资1.2亿元,预计年底完工;与华电集团的战略合作稳步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已签署。四是实施百亿元糖业工程,加快甘蔗新品种引进和开发,引导企业重点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目前全市14家糖企已经全部实行循环经济模式,形成糖、纸、有机复合肥、酵母及酵母提取物等产业集群,全国一流的糖业循环经济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
来宾市还强化服务企业措施。实行市领导帮扶责任制,市四家班子领导各成员至少联系一个企业和一项重点项目,实行市直各部门联系帮扶企业责任制;探索建立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今年初,在市政府网开设服务企业窗口,设立政企网络直通车,在市委、市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一条方便、快捷、高效的沟通渠道。
新闻推荐
兴宾区名片全国最大县级糖料蔗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蔗渣浆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世界最大铟冶炼基地、中国最大锰冶炼基地、华南最大的铝板带材生产基地、“体操王子”李宁的故乡...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