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一位乡村农民的“读书心得”

来源:广西日报 2011-08-24 21: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莫益路

8月18日午后,暴雨初歇,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城乡村的图书室,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民夹着刚借的一沓书,准备回家。

记者好奇地问:“老乡,你都借了些什么书?”

他双手将书捧到记者面前:《走进农家》、《苦瓜病虫害防治》,还有一本《十大开国元帅》。“主要看指导农业生产的书,闲暇时也看点历史类的书。”

这个喜欢看书的农民,叫覃世油,35岁,有两个小孩,一年收入10多万元,家里的两层小楼在村里格外惹眼。记者跟他来到他的大棚蔬菜地,只见这里除了5个蔬菜大棚,还有露天蔬菜地,种了丝瓜、苦瓜、茄子等。覃世油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聊起了他的“读书心得”:

农村落后,农民穷,主要穷在没知识。我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了几年工,因为文化水平低在外面不好混,2000年又回到农村务农。看到周边农民还是传统的种地方法,我感觉不能这么干,正好见过一点世面,也读过一点书,不能浪费这点知识。

2001年,我开始搞大棚蔬菜,一边请教科技人员,一边买书买光碟看,边干边摸索,第一年,7亩蔬菜地收获就达7万元。现在,扩大到10多亩了,我也成了村里的种菜专家,不少人跟我学。但是,种植学问大,所以我还在不断地学习,学无止境嘛! 

以前,都是自己去城里买书;现在好了,两年前,市里搞“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村里修了综合服务楼,设立了图书室,除了科技种养方面的书,还有儿童书籍以及历史文学书籍。科技种养方面的书种类还不够,我自己还得经常去买书看,补充新知识。为此,我们也给村里提意见,村干部们向上面申请,经常可以得一些新书回来。书中自有黄金屋,农民要富口袋还得先“富”脑袋。我们打心底觉得,“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大的好事。

“应该说,是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覃世油加重语气说。

孩子有书看那可是长远的大事啊!农村条件差,农村孩子的启蒙教育往往落后,现在,每当看到我刚上小学的大孩子去图书室看书,我就非常高兴。我们村出过十多个大学生,有好几个被村里人当作骄傲。为什么呢?他们到大城市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了,村里修路捐钱不含糊,过年回家开小车,家族人脸上有光啊。我仔细研究过,他们的父母大都有些文化,可以说从小启蒙教育好,眼界也开阔。读书时,老师教育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现在,我常常这样对孩子说。

你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些地方搞土地流转,搞农村合作化经营,绑起来走市场,我正在跟村干部、种菜大户商量,也搞一个。

新闻推荐

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

宁国用广西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过程中,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以产业聚集为主调,打造生态园林、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区,探索出一条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共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位乡村农民的“读书心得”)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