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锋 本报通讯员 许 恒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两会”)即将在南宁举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对广西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为保障中外来宾、客商和社会公众的饮食安全,10月10日,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开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动员部署会,对各项保障措施进行了精心部署,目的就是要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回顾近段时间以来,全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高层严词痛批行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强调“重典治乱”,到各地各部门紧密部署,强调政府监管职责,全国上下正在打响一场“史上最严厉”的“餐桌保卫战”。
广西亦然。今年,我区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继6月实施食品安全整治九大专项行动后,自治区政府7月初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意在通过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但群众仍然存在着诸多疑虑。大众关心,究竟是谁在把守食品安全的大门?在多部门多年监管之下,该如何消除分段监管中职责模糊问题?
带着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明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
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就广西而言,目前食品安全面临怎样的形势?
谭明杰: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
一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从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等自治区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多次重要批示,到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从部署整顿到专项行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向好,没有发生任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广西也面临着与全国一样的共性问题。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生产经营手段、技术粗放,食品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
以南宁市为例,从事米粉经营的餐饮单位就有5600多家,平均每家每日出售米粉75-100公斤,而且多以小作坊、小米粉店为主,“小、散、乱、差”现象突出,数量庞大且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与此同时,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检验检测、技术装备等方面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少数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我区当前以及今后急需加以解决的。
建立高层综合协调机构
记者: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10多个部门,“多龙治水”导致监管过程中存在职责交叉、职责模糊等问题,我区是如何解决的?
谭明杰:食品安全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面广,目前我国采取分段监管、品种监管相结合和多部门监管的模式。
为消除多部门分段监管中职责模糊问题,自治区政府于今年5月成立了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自治区食安委”),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25个成员单位组成,专门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食安委下设办事机构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自治区食安办”),由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9个部门组成,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今年7月,结合国务院食安办要求,自治区食安办制定了《广西食品安全监管部分领域职责界面划分问题调研工作方案》,要求14个地级市和自治区农业、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查找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中存在的职责交叉、监管空白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及法律依据,目前基本掌握了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中有关职责交叉、监管空白的具体环节和内容。
在我区地方性法规出台前,针对监管空白、职责模糊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食安办起草并提交了加强监管的相关意见,待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掐准食品安全问题“死穴”
记者:我区成立食安委并设立了食安办,在这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新机制下,针对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哪些安全保障措施?
谭明杰:今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召开9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重大问题,自治区食安委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开展了全区范围的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近年,三鹿、双汇等知名企业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也堂而皇之地进入知名连锁超市,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
所以,我区也进一步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加强了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进货验货制度、出厂检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等。
今年6月,全区还实施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塑化剂”专项清查、“瘦肉精”专项整治、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整顿等9项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1500多家,捣毁违法生产窝点31家。同时,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查获了柳州、桂林非法提炼“地沟油”案件。
此外,还推进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扩大至全区所有市县及12个城区,共设立102个监测点,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同时,还为全区各市、县基层监管机构配备了食品安全快检箱,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
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记者: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较多,有其深层次原因,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后,我区将如何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谭明杰:自治区食安委高度重视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从企业责任网、政府责任网和社会监督网3个层面,研究、部署食品安全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区将着重从5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消除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逐步解决有关部门监管基层机构不全、队伍不足的问题。
继续推进食品安全9项专项行动和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制度规范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制度、食品行业退出机制和企业诚信激励引导政策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技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技术监督体系、社区和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专门机构不全、监管力量不足、执法装备短缺等问题。
营造广泛的社会监督环境。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处置机制,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公众防范风险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陈坤通讯员/杨天台韦鹤群)12月28日,是来宾建市9周年纪念日。当天,该市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与此同时,下辖各县(市、区)14个项目开竣工,累计有22个项目集中开竣工,向建市9周年献礼。...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