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宜平
新闻背景
从3月20日自治区召开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动员电视会议开始,到现在已2个月。赴6个县(区)20个贫困村开展督查表明,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已进入角色,展开工作。
来宾市在今年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既有“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又有“万名农民进城住家看变化”(本报已作报道)。一上一下之间,近日,来宾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又邀请数十名重点上访人员及部分群众提意见,并要求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均要主动与上访户结成帮扶对子,直面矛盾,化解纠纷。
清代官吏谢金銮的官箴这样写道:州县乃亲民之官,为之者别无要妙,只一“亲”字认得透,做得透,则万事沛然,无所窒碍矣。下乡之时不厌其多,必轻骑简从,一箪食、茶炉、酒楹,行馆即住民居。……所至闻风相率而来,遇小事便与立断,不用告状。行之一二年,则诸乡之是非贤不肖皆了然于心目。如此者,何利不可兴,何弊不可除,何凶不可缉,而又何贫之足患哉。
下派干部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细碎繁杂,找资金、抓项目、促发展,哪一件都不容易。化解矛盾纠纷、平复群众情绪、沟通群众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尤其不好做。因此,干部下基层,更应该亲民为民,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多做亲民为民解惑纾困的实事,为我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当好宣传员。学习掌握好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在下基层中做好宣传,通俗易懂,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是下基层干部的职责。党的政策好,但如果没有将其宣传到基层、传播到群众之中,那再好的政策,群众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群众对城市管理、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等工作有意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矛盾纠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群众对政策措施不熟悉没理解。干部下基层,就应该当好宣传员,用群众的语言、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宣传,释疑解惑,让群众愿意听、能听懂,使发展举措、惠民政策等等“接地气”。
当好调研员。通过调研知民情民意,问道于民,推动公共管理务实高效,这是实实在在的亲民为民。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再将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带上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决策。这样的决策,以及依此推进落实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才有生命力。来宾市邀请农村联系点群众“进城住家看变化”,还定期邀请农民朋友进城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主要部门领导座谈,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更好地了解民情,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当好调解员。把矛盾纠纷等纠结群众思想情绪的“疙瘩”解开了,化掉了,群众才会逐步客观、全面地认识对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真正实现促进社会和谐,融洽党群关系。比如,今年以来,来宾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主动邀请数十名重点上访人员和对党委、政府工作有意见的群众进城,开展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欢乐、同看变化、同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六同”活动。领导干部与上访群众结对子,面对面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好调解员,必须要敢于直面问题,想办法调查了解原因,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一些矛盾纠纷长期化解不了,有些是遗留的历史问题,有些是自身的问题,也存在领导干部不敢直面矛盾的因素。只要主要领导干部敢于直面矛盾,主动想方设法帮群众解决问题,协助其走出生活困境,矛盾一定能化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建宁本报通讯员庞梅八桂大地上,禁毒起狂飙。从上世纪80年代国际毒潮泛滥以来,广西就是受境外毒品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成为禁毒斗争的前沿。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