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超向记者展示最大的一窝地龙蜂。
▲现场捉蜂泡酒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本报记者 陈榕玲 摄影报道
近日,覃塘区覃塘镇街上一户人家的门前,一群居民正在兴致盎然地围观着,只见赖锦超、赖锦全兄弟俩和另外一个伙伴熟练地从铁丝笼里抓出一盆盆的地龙蜂倒进一个敞口玻璃瓶里,现场浸泡地龙蜂酒。
这是赖锦超、赖锦全兄弟俩及其伙伴一个晚上的收获,他们总共挖得三窝筑巢于地下的地龙蜂,捉得三窝筑巢于树上的马蜂。其中一窝地龙蜂最大,蜂巢呈圆形,共三层,30厘米厚,直径达60厘米,重达20公斤,有3000多只成年蜂,以及大量蜂蛹。赖氏兄弟一大早拿到街上摆卖时,就被一名居民以3500元的价格整巢买了去。此刻,他们正在帮这名居民制作地龙蜂酒。小手指大的地龙蜂拥挤在铁丝笼里焦急地乱爬乱飞,虽然知道地龙蜂并不能飞出来,但从未见过此种情景的记者还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看。赖氏兄弟的伙伴小心翼翼地拉开铁丝笼子的拉链,把一个盆放进笼子里,然后往盆里倒入50度的高度米酒。浓烈的气味顿时把蜂群熏得失去了方向,纷纷掉到酒里再也飞不起来。就这样,一盆盆的蜂和酒倒进敞口玻璃瓶里,不到半个小时,就把一窝蜂泡完了。
赖锦超、赖锦全是覃塘区闻名十里八乡的捉蜂人,捉蜂历史已有十几年,前两年又有两名伙伴加入,捉蜂的足迹遍布桂林、梧州、玉林、柳州、来宾等市的乡村山野,他们戏称自己为“百里追蜂人”。赖锦超说,捉蜂的季节从农历八月至十一月,他们都是白天找蜂、追蜂,确定蜂巢后,晚上捉蜂。捉到的蜂要第二天就卖出去,否则将会死掉,卖不出去的就自己泡酒,将来卖地龙蜂酒。
“这是很累很危险的工作,不过,一是地龙蜂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二是可以贴补家用,所以一年累三个多月,也值得”,赖锦超说。
新闻推荐
...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