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艺 本报通讯员 王秋霞 肖本源 张雄强
农历龙年冬至前后,记者溯江而上,感受隆冬时节西江的“脉动”。想不到昔日寒冬枯水、航运萧条的西江,如今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格外繁忙:2012年头11个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64万吨,同比增长19%。
尤其喜人的是,西江已实现江海联运,现代物流极大地拉动了临江工业,崛起了36个产业园区,如颗颗珍珠,把西江点缀成诱人的大项链。
枯水减载景象不再
“水上高速”格外繁忙
“往年进入12月,西江贵港段水位已降至29米,船只必须减载航行;而今年这个时候仍保持31.5米左右。”2012年12月下旬,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建设办经理李志高接受采访时说。
他负责抢建3个泊位进水施工项目,不能不对水位敏感。他很着急,必须克服高水位施工的困难,争取在2013年3月完工,让作业区年吞吐能力从180万吨增至800万吨。
的确如此。经过4年的航道疏浚、船闸建设、港口建设以及联合调水机制逐步形成等,西江冬运萧条的景象已经改变,“水上高速”冬也繁忙。
2009年至今,广西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战略部署,积极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左右(含运力优化),去年完成投资50亿元。
西江干线已建成投产桂平枢纽二线船闸、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柳黔江5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梧州赤水作业区码头工程、柳州阳和码头工程、来宾宾港作业区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在建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南宁港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
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2011年投运,过闸船舶已不需在锚地等候,可直接进入闸室。“二线船闸通航量是一线的两倍多,两线船闸单向年总通过能力达4200万吨。”据船闸主任钟恒俊介绍,2012年通过二线船闸的最大船型近3000吨级。
为保证桂平、贵港两个枢纽的通航水位衔接、下泄流量满足航运的需要,尽可能避免航道水位大幅度波动,提高通航保证率,西江集团大胆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率:贵港至梧州航段实现航道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对桂平、贵港两个枢纽的水位、流量、发电实行联合调度;还开发了桂平、贵港枢纽梯级船闸信息共享系统,使桂平、贵港船闸能够动态了解对方的过闸情况,提前做好船闸调度计划,提高过闸效率。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蒋林卢彬彬李旭东)3月27日至29日,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一行6人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陪同下,对我区南宁、来宾和柳州的文化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并听...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