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城镇化让农场职工圆了“城市梦”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5-30 18:2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韦书强  谢璧璟

3年前,城镇化推进让来宾华侨农场6000多职工和家属,告别日夜劳作的耕地,放下裤脚穿上皮鞋住进城市,变身为“市民”。而“整体回收土地,人员全员安置”的模式,曾让这些依赖土地生存的农场职工心存不安和怀疑。

3年过去了,职工们不仅领上了工资,住上了楼房,还享受了改革带来的就业、教育、卫生等好处。

这一创新改革,也使来宾华侨农场赢得了“国字号”荣誉——“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失掉的和得到的

“我们十一队驻地离场部有11公里,坐车到市区,至少要半个小时,我们早就想住进城里了。”近日,来宾华侨农场退休职工黄志宏指着新办好的城市户口本说,他的“城市梦”已经成为现实。

作为农场老职工,原来非农亦非城市居民的身份多少有点尴尬。一场进行了3年多的农场改革,明确了和老黄一样的农场职工及其子女6000多人的城市居民身份。

变身城市居民容易,在城市安居却不容易,如何解决好进城后的生活问题?

面对疑问,老黄给记者算了一笔家庭账:夫妻双方都是职工,月工资各2000元,且逐年增长。此外,一次性拆迁补偿近20万元,在免费入住新的安置房之前,由政府统一临时安置过渡,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医保、养老等保障。更难得的是,子女作为农场职工,每人还能得到40平方米的三产用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长远的,眼前的,安置方案都考虑到了!”老黄说,“我们失掉的是原来每月500元的工资和一年不到6000元的种地所得。”

“要不是改革发展,地还是那块地,我们农场职工的生活却难得有起色。”看着眼前的宽阔道路和车水马龙,来宾华侨农场职工老凌感慨良多。

发展红利与自身收益

早在2007年,来华农场成为来宾市这座年轻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区。

近3年来“土地全部回收,人员全员安置”的改革,更使原来落后的农场搭上了城市发展的“快车”——农场的中小学、卫生、广播电视、安全饮水、道路建设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由此,这里的基础设施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来宾华侨农场原来住房大都是砖瓦平房,通往城区的道路崎岖难行。现年70多岁的来宾华侨农场退休职工胡福祥见证了这段历史:“农场也曾经历了由统一生产到承包到户的发展模式,但不管怎样变,农场人依然过着农耕生活。直到最近几年,才彻底告别原来的农耕生活,洗脚进城。”

站在宽阔笔直的桂中大道延长线边,胡福祥感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他说,自己的养老金足额发放,孩子们的教育、医疗都和城市人一样待遇了。

产业注入也给来宾华侨农场职工和家属带来了诸多就业机会。华侨投资区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引进了14家工业企业,直接带来2500多个就业岗位,因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带动的就业机会亦不计其数。

对于产业注入带来的“红利”,归侨黄世龙一家有切身感受:他和家人除了享受政策性安置住房一套外,妻子到乳品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加上失地职工的生活补助,每月有2700多元的收入,夫妻俩年收入近6万元,而原来全家种地年收入不到7000元。

来宾华侨农场6000多人所享受到的红利,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变好变多变大。黄世龙告诉记者:“农场全员得到安置,非职工每人得到的40平方米三产用房,目前价值已达50万元。”

从“要我迁”到“我要迁”

土地整体回收、城区建设、产业发展,都意味着征地和后续安置。

“土地是农场职工的‘命根子\’。如何回收,如何安置,不是哪个部门出个方案就能解决的。需要征求所有农场职工的意见,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改革才能走下去。”来宾华侨投资区管委会书记吴立介绍,每一个方案都有“民意把关”。

“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来宾华侨农场的实际形成初步方案,召开多层次的会议征求意见形成草案,农场选出来的民意代表参与讨论,代表们通过了,还要拿到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投票,全部通过,市政府才行文实施。”全程参与方案“把关”过程的黄志宏说,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

最终确定的方案,由一次性安置,加进了长远利益的内容:除了统一安置和拆迁补偿一次性补偿和政策性住房外,还为职工发放随着经济增长的弹性工资,给非职工按照人均40平方米的面积分配三产用房,并统一购买养老保险,切实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民意把关”的进城路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这一过程中,农场有的职工、非职工联名上书,要求尽快收回土地,加快安置步伐。从“要我迁”到“我要迁”,吴立认为,根本原因是过程和结果“以人为本”,注重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安置方式,让进城职工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长期收益。

■新闻快评:

如何进城需过“民意关”

陈 坤

城市周边居民如何进得城,留得下,生活得好?这是城镇化战略必须详加考量的课题。

要做好这个课题,必须尊重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任何进城方案都需过“民意关”。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也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城镇化的“红利”。

来宾华侨农场采取的“整体回收土地,人员全员安置”模式,之所以能够兼顾到农场职工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因为经历了“以人为本”长时间的“利益博弈”——民意代表与管委会就改革安置方案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谈判协商,并最终得到绝大多数农场职工的认可。

能过“民意关”的城镇化规划和实施方案,才是“以人为本”的规划和方案。

新闻推荐

投资合作享成果互利共赢同发展 ——前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签约综述

本报记者姜木兰本报通讯员赵理历经九载,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促进活动为博览会项目洽谈以及签约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据统计,前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累计签订投资合作项目2787个,其中,国际合作...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城镇化让农场职工圆了“城市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