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正芳 刘 艺 本报通讯员 覃明达
贵港贵港,贵在有港,福在西江。这是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贵港考察时的评价。让我们走进贵港,走近西江黄金水道,探究港口给贵港带来了什么样的优势?西江又给客商送去了什么样的财气、给贵港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福气?
贵在有港
市因港而兴,港因市而旺
千里西江,出云贵,经粤桂,汇流奔腾入海……这条流金淌银的河流,是我国西南出海水路大通道。
在流经广西区内的几个城市中,贵港居中,使得她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全国,贵港港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她是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和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贵港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江航道条件的改善,贵港港吞吐量增长迅速,‘肚量\’也越来越大,2012年货物吞吐量达4512万吨,居广西内河港口首位。”
近几年来,贵港港建设、生产和管理均走在广西前列。走进港口作业区,一股现代化港口气息扑面而来:集装箱整齐码放、吊机挥舞着臂膀、江面运输船穿梭……现有码头泊位171个,其中2000吨级以上泊位23个,货运船舶2746艘326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船舶运力总量的60%以上。
这位负责人说:“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使这里成了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点。大西南的货物通过铁路运抵贵港后,又在贵港港通过西江黄金水道这条大西南传统的、最便捷的东向出海通道,中转水路到达珠三角粤港澳地区。”港口开辟有多种方式的航线和班轮,货物在2天内就能安全抵达粤港澳。
市因港而兴,港因市而旺。综观世界百年来的城市经济发展史,发展最快的城市以及现在最发达的城市,比如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德国汉堡等,都与港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贵港人看到了这一点。要想真正崛起,成为西江上的明珠,贵港港的“肚量”还要再扩大,“脾胃”还要更强健。于是,贵港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中,将港口建设列为重点,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贵港市委书记王可表示:“未来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港口码头等级和规模上的竞争,更是在物流体系上的竞争。贵港要在下一轮港口竞争中胜出,必须调整港口产业结构,完善水、公、铁联运,发展现代物流业。”
为此,贵港市依托通江达海、东接珠三角、西承大西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底蕴的文化宗教资源的优势,把发展物流业和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着力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业态,在促进配套工业产业上寻求新的突破。重点规划建设罗泊湾现代物流园、东津现代物流园、桂平长安物流园等14个物流园和钢材、水泥、煤炭、林产品等十大专业市场或交易中心,建设一批集仓储、配送、电子商务、商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此推进贵港港由运输“中转港”向“现代贸易物流港”的战略性转变。
按照贵港市建设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贵港港吞吐能力达7200万吨和60万标准箱,货船运力达到350万吨。
福在西江
“水上高速路”,流金淌银光
贵港不产煤炭,港口堆积成山的煤炭从何而来?这源于贵港对航道的提档和升级,使得向上游、往下游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来往货物都从这里借道而行,特别是煤炭、水泥、钢材、白糖、陶瓷等大宗货物。
其实历史上,西江一直是沿岸百姓的生命线,她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辉煌的珠江文化。自秦凿通灵渠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中原产品输入岭南,岭南及南海诸岛国的土特产远销中原,大都走西江航运这条航线,当时就已形成了西江“黄金水道”的雏形。
贵港位于西江流域的中游,正好处于黄金水道“金腰带”的位置,一端通过铁路连着煤炭重要产地——西南地区,而一端通过西江连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西江干线南宁至广州航段全长854公里,而贵港的段长达约273公里,且到粤港澳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船队。
贵港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从大西南到粤港澳通道有三,但最便捷的是经过贵港港这一条,再加上我们几十年不变的运价,以及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种优势资源,为客商来贵港投资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条件。”
这位负责人介绍,如今日益完善的水陆联运枢纽,使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就拿“西煤东送”来说,有客商以贵港至广州运输为例做过测算:水路每吨煤炭运价约为0.05元/公里,铁路运价为0.12元,公路运价为0.3元,铁路和公路运价分别为水路的2.4倍、6倍。“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西南出海黄金水道”。
“成本低廉”逃不过精明商家的眼睛,许多大型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发展物流、建设码头:中海公司开辟了贵港至南沙、上海、山东等航线;印尼爱凯尔码头投资公司对贵港港进行升级改造。一位台商曾感慨道:“在台湾花50年才做到的产量,在贵港只花两年就做到了。”
这就是贵港的优势。虽然拥有了这张“王牌”,但贵港人不满足,仍要继续“修炼”功底,既要让更多的外来投资客商“掘到黄金”,也要让更多的本地居民沾到西江带来的“福气”。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放在贵港就是“拓水路”。为了使航道更畅通,近年来,贵港不断地为航道提档增速,力求构建贵港至珠三角“水上高速公路”。
贵港市市长李宁波表示:“要配合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贵港至南宁2000吨级航道、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桂平至来宾2000吨级航道、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港口承载能力,全面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今年贵港的任务是续建南宁至贵港2000吨级航道,两年后航道建成之时,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570公里将全线扩能为Ⅱ级航道,2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直航粤港澳,联通大西南和粤港澳的西江航运干线水上大动脉运能大幅提升,将会惠及到更多的客商和社会大众。
目前,贵港白糖、石灰、五金等产品通过集装箱外运,而贵港需要的机电等产品也通过集装箱不断运进来。借助于这条“水上高速公路”,贵港港的物流已覆盖珠三角、云贵等地和转运大连、上海、福州、香港等主要港口和东南亚各地。贵港在为外来投资者带来了财源滚滚的同时,自身也慢慢变成西江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顺势发力
沿江企业,如雨后春笋
如今的贵港港,已完成了“中转港”到“货源港”的华丽转身。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以前吞吐量70%以上是中转货物,大多是来自云贵川的煤炭、矿石等,经过铁路、公路运到贵港港,走水路转往广东方向,而现在货物吞吐量中90%是本地货物。“这个转变很了不得,它意味着贵港当地的经济已风生水起,借助于港口和航道带来的便利,其他相关产业‘沾了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于是,台湾水泥来了、中国华电来了、香港华润来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贵港,“我们来投资,主要是看上了西江水道。”华润水泥(贵港)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华润投资10亿元建厂,年产水泥400万吨,80%的水泥通过西江黄金水道销往珠三角。”
港口发展了,航道畅通了,如何进一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贵港把目光投向了临江。贵港市市长李宁波说:“按照科学谋划、适度超前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以做强企业为手段,以做大产业为目标,推进临江产业集聚。”
当前,贵港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优势,紧紧围绕把贵港打造成为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港口、园区、城市互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沿江产业集群,已形成以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化工、饲料以及港口运输等支柱产业和以冶金、机械、食品、医药、服装、羽绒为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
珠江航务管理局一位业内人士将贵港已形成的“原材料和产品加工的工业产业集群”比做“黄金看点”。他认为,贵港依托黄金水道,近年来在沿江规划建设了功能区分明确、避免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的江南工业园、贵港(台湾)产业园、桂平长安产业园、平南临江产业园和西江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大产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效平台。粤港皮革环保工业城、桂平陶瓷城、桥圩羽绒集中区、木乐服装集中区、龙门食品加工集中区、平山编织集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也纷纷落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贵港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西江黄金水道在为外来客商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催生和带动了贵港的运输、仓储、加工、贸易、金融、代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本地经济的提速。比如,随着航道的不断提升,贵港市沿江一带的不少小船工变成了大船王;贵港在吸引大型企业落户沿江的同时,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落户,使得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型企业为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使得当地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支出在建桥修路、医疗养老、卫生教育等民生项目上,造福于当地老百姓。”
新闻推荐
投资合作享成果互利共赢同发展 ——前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签约综述
本报记者姜木兰本报通讯员赵理历经九载,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促进活动为博览会项目洽谈以及签约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据统计,前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累计签订投资合作项目2787个,其中,国际合作...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