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龙井村蓝衣壮歌调查

来源:贵港日报 2013-07-21 05:15   https://www.yybnet.net/

龙井村蓝衣壮对歌时的情景。(陈榕玲摄)贾睿

古越人“尚越声”,作为骆越后裔的壮族,承传了这种歌唱风习。他们“自幼习歌”、“乡村唱和成风”、“皆临机自撰”,并且有定期的唱歌活动,歌谣文化尤为发达。笔者通过对贵港市港北区龙井村蓝衣壮民歌的走访调查,感觉当地蓝衣壮民不仅尚歌善歌且其民歌也颇具特色。本文拟从蓝衣壮族民歌的音乐文化背景沿革、音乐本体的特点两个方面,对贵港地区的蓝衣壮民歌进行阐述。

贵港壮族及其先民素以好歌善唱而著称。秦汉时期,骆越民族地区的歌谣就以其独特的形式、韵律与风格而享有盛誉。近人刘锡藩在《岭表纪蛮》中说道:壮人无论男女,皆认为唱歌为其人生之首要问题。人之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择偶之可能性,即不能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猪之顽民。贵港壮族群众正是以这种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来审视自身价值及社会文化活动的功能,从而促进了歌谣活动的社会化和思想意识的歌化。人民的生存意愿、理想追求、情感交流、生产劳动、历史故事、道德规范,以至婚、生、寿、丧的礼仪等,往往都以歌唱形式来表达,可谓逢事必唱,无处不歌。此俗培养了壮族优良的诗性思维歌唱,不仅成为壮族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其民族性的文化共同体标志。

蓝衣壮的音乐文化背景

文化的形成、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孕育。音乐的存在,有着适应其生存发展的自然、历史环境,而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对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贵港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中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贵港港口为中国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地理位置优越,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境,东临梧州、南临玉林和钦州、西接南宁、北邻来宾。特产有菠萝蜜、莲藕、龙眼、毛尖茶、罗汉果等。港北区辖8个乡镇,117个村,是贵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港北区历史以来是汉壮民族聚居的地区,龙井村就是蓝衣壮人居住的地方之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蓝衣壮的孕育、发展、衍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人文社会环境。贵港为古骆越之地,秦统一岭南后设桂林郡,汉武帝时改为郁林郡,自汉代以来,都是祖国南疆的政治要地、军事重地和商贸集散地,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贵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清代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策源地,还是中共广西省工委革命活动的根据地。

贵港的“蓝衣壮歌”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朝代的变迁、人口的迁徙带动文化的繁荣。明末清初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迁徙到贵港地区,与贵港人民交流、融合。由于壮汉的杂居,促使贵港人民由明朝的黑衣壮转化为蓝衣壮,二者的文化相互碰撞、冲击形成新的音乐文化形式,即“蓝衣壮歌”。蓝衣壮歌也因此成为壮汉共有的文化产物。

壮、汉两个民族的杂居生活,催生语言的双重性特点。他们大部分使用壮族北部方言,习唱北路民歌;一部分使用汉族方言,习唱汉族民歌。由于两种方言、两路民歌的并存与交流、融合,使之形成了颇具综合色彩的独特民歌风格特点。

蓝衣壮情歌的音乐概况

蓝衣壮歌谣种类繁多,按体裁可以划分为山歌和小调。而其中的山歌又可分为劳动歌、风俗礼仪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等,其中在民间流传数量较多、较广,较具代表性的就是情歌。

在贵港地区民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就是对唱情歌,以歌交友,以歌为情,以歌为恋,出口成歌。情歌表现了人们在初识、初恋、相思、热恋中的各种心情,思想感情极其丰富。现将蓝衣壮情歌的歌种区域特性概括如下:

1.词体结构——“三吊尾”。贵港蓝衣壮族民歌词体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符合当地人的语言习惯。歌词类型主要是七言四句型,即每首歌曲由四句歌词组成,每句歌词有七个字。第二字与第四句的尾音必然押韵,也有前后对偶押韵(指本地方言押韵,但大多数是以汉语押韵)。男性对唱必然为五句一首,每首的尾句都是重复女性的尾句,这种唱法俗称为“三吊尾”。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意象和中国传统音乐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歌词开声首句一般有三言头、五言头、六言头和七言头,但整体上三言头和七言头最为普遍。与其他壮族民歌不同的地方是,在蓝衣壮歌唱到情感高潮的部分时,多加入四言(即嘛阿表嗳)。这是发自内心牵动和激发对方的同情感和热烈感,这种情感的渲染使对方听后感到更加亲切和激动,这也是蓝衣壮族人民表达其情感最为真切的方式。如描写相思的情歌《相思》:“肚饥想着糯米饭,脚底穿皮想着鞋。鸳鸯枕头自己睡(嘛阿表嗳),翻身想着妹来挨。”

2.歌唱形式——“女唱男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要求女子要遵三从四德,遵守道德伦常。这些规则既束缚女子言行及发展,也造就了女子内敛、温顺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很多民族情歌对唱中,多为“男唱女对”的形式,即由男子先用歌声向女子表达爱意,若女子同意,则用歌声向男子回应。但在蓝衣壮歌中,则打破了以往情歌对唱的传统,由女子先向男子表达爱意,形成“女唱男对”的演唱方式。在采风过程中,笔者发现女子在向男子表达爱意时,男子多如同深闺中的女子,较为害羞。经过询问,歌者解释说:“一直都是这样唱的,可能与‘母系氏族\’的遗风多少有些关联。”

3.修辞手法——“赋、比、兴”。在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诗歌中,通常用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蓝衣壮歌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当巧妙。运用“比”的手法的歌曲,如:“哥铲草皮妹烧灰,草灰不怕大风吹。大风吹得草灰散,吹来吹去又成堆。”这首歌用烧草灰和大风吹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十分生动、贴切。

此外,关语与谐音的运用也是蓝衣壮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关语就是双关语,听起来话中有话,弦外有音,诙谐含蓄,细想才明。谐音就是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或字音来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意思,与关语的用途一样。关语与谐音的运用离不开方言方物,必须使用大多数群众熟悉的语言和事物,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描写两人热恋的情歌《热恋》:“青藤攀上甘蔗表,见你心甜我就连。拧锹去挖深塘藕,水浸平胸也要连(莲)。”这首歌里的“藕”音是“偶”,意为求偶、配偶;“莲”音是“连”,意为连情;歌曲中由于这些谐音的运用,使得歌曲含义明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4.旋律音调——“依曲填词”。旋律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音乐语言的特点。贵港蓝衣壮族情歌曲调多是四度、五度的大跳跃形式,其旋律线基本上呈波形的抛物线起伏。一般没有乐器伴奏,基本上都是清唱,多用贵港白话演唱,在乐曲中间部分运用贵港白话特有的长调。

贵港蓝衣壮族民歌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依曲填词”。即所有的歌曲都是采用同样的音调,只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填入不同的歌词。演唱者多是根据现有情况,即兴填入歌词,而无论如何变动,乐曲的形式几乎不变。

5.音乐形态。蓝衣壮民歌乐段结构较为简单,基本结构多为变唱体,乐段所含句数较少,各句间的音乐形成对比,但乐段之间音乐相对统一,结构关系较清晰,音乐形象较为单一,曲式结构也不复杂。

(1)曲式结构。此曲由e1—a2十一音列构成,属于G宫系统的七声性羽调式。曲中个别部分出现二声部(第四小节、第十小节等)。此曲为男女声混唱,故可视为混声重唱。其中低音部是主旋律,高音部是支声,属支声复调。全曲以齐唱为主,声部偶有分支。共四个乐段,其曲式结构为A、A1、A2、A3形式的变唱曲式。其中A段两个乐句(a句1—4小节,b句5—7小节);A1段三乐句(C句8—11小节,a句12—15小节,b句16—18小节);A2段三乐句(c1句19—20小节,a1句21—22小节,b1句23—25小节);A3段三乐句(c1句26—27小节,a2句28—31小节,b1句32—34小节)。此曲的旋律发展手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完全重复,如a、b、c1等乐句。2.变化重复,如a与a1、a2;b与b1;c与c1等乐句。3.合头变尾,如21—22小节与28—31小节。

(2)多声形态。音乐是通过一定的织体形式陈述出来的。多声部音乐的织体,是泛指音乐纵横向关系的结构形态。此曲偶现多声部结合织体:乐句尾部以小三度、大二度、小二度和音支声。乐段尾部以八度和纯五度分裂。其中小二度解决到同度、八度平行,这也是这首乐曲的其中一个鲜明特征。

(3)旋律形态。此曲旋法特征表现为同音进行与级进、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小七度、纯八度结合发展。旋律线条走势有如下几种:1.微波状,如a句前半部分。2.大波形,如a句后半部分。3.大、小波状结合,如a句。4.平行线条,如第一小节第一拍。

(4)节奏节拍与词曲结合。节奏是旋律密不可分的表现因素,节奏对于旋律的构成和发展以及确立音乐形象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此曲的节奏为4/4规整节拍,节奏均分律动。乐句结束多以二分音符出现,乐段均以全音符收束。附点及切分节奏型是其特色。此曲的词曲结合特点主要表现为:1.一句正词加衬词配一个乐句,如第一句。2.两句歌词配一个乐句,如7—10小节。这种词曲的结合形式突出地表现出蓝衣壮人民的情感。

结语

贵港地区的蓝衣壮族民歌是封建时期自发产生的一种宝贵的文化产物。其音乐文化本体中所产生的,与本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音乐特点(“三吊尾”的词体结构,“女唱男对”的歌唱形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依曲填词”的旋律音调)显示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发展的现代社会,边缘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应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传播者的足够重视,以对社会、历史负责的态度,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精神,促使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延续,挖掘蓝衣壮歌文化内涵,扩大文化的影响面,同时还应以自身的努力体现学术研究对于蓝衣壮歌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蓝衣壮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2级研究生)

新闻推荐

贵港港:向五千万吨级大港迈进

...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龙井村蓝衣壮歌调查)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