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英(前排右一)寻找自己插队时认识的朋友胡国玲(二排左一)。今报记者张存立 翻拍
“寻找”档案12
41年晃眼流逝,岁月苍老了面容,泛黄了照片。无论相隔多久,在许东英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在枝柳铁路柳州分指宣传队工作的时候,与胡国玲同甘共苦的那段日子。
1970年,胡国玲服从组织安排到柳城插队,当时许东英在来宾插队,大家一起修建枝柳铁路。这时,恰好总指挥部从各分队选人成立枝柳铁路柳州分指宣传队,能歌善舞的许东英和胡国玲同时被选中,开始了她们的巡演生涯。
“每天我们收集铁路上发生的好人好事、先进事例,写成文稿后,沿着整条枝柳铁路巡演,中间还会穿插歌舞表演。”许东英回忆说,那时候团里有接近30个人,自己和胡国玲既是搭档,又住在同一个房间,每天吃饭工作都在一起,那段日子虽然清苦,却一辈子难忘。
那个年代,正是祖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许东英说,当时,他们借当地居民的毛毡搭起一间“房子”,“床铺”就用竹子一片片铺起来,垫上些稻草,自己带着铺盖,一个“房间”里可以睡上七八个人。许东英和胡国玲铺盖相邻,晚上说些悄悄话,自然感情比别人都深厚。
每天的演出消耗体力非常大,但是每个人一个月就只有6元钱的伙食费。“我俩为了省钱,买一份荤菜分着吃,若是谁家寄了瓶辣椒酱过来,那可是宝贝,两个人吃的时候还得省。”
有时候地方偏远,宣传队走山路累得不行,但是许东英和胡国玲都一直相互扶持。台上胡国玲是女高音,许东英是舞蹈演员,两人配合非常默契。
“不光是我惦记着胡国玲,我们80岁高龄的指导员张全,每次聚会的时候都念叨,不知道胡国玲现在在哪儿,过得怎么样,如果能够联系上叙叙旧该有多好!”
1972年,许东英和胡国玲在枝柳铁路柳州分指宣传队的工作结束了,大家也没留下个联系方式,就各奔东西。后来许东英听别人说胡国玲继续上学深造,毕业后在柳铁地区的一所学校当老师,但至今也无法联系上,
“三山似水哟笑颜开,毛主席派来铁建大军进山来……”如今,许东英时不时唱起胡国玲最喜欢唱的《毛主席派来铁路建设兵》,她盼望着有一天,能和胡国玲再次站在舞台上,你唱歌来我跳舞。
今报记者伍蹈
新闻推荐
从不缺课的好学生开学没出现18岁女生突患白血病 怕拖累家庭不想治疗
黄顺躺在病床上,将头扭到一边,默默地哭泣,母亲则无奈地站在她身边。今报记者陈新援 摄从不缺课的好学生开学没出现18岁女生突患白血病 ...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