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梁家驹吗?去年,这位年仅18岁的小伙子为了救回跳河轻生的女同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梁家驹离开了,但他的善举却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中,这一年,梁家驹以高票当选南国今报2012年度“公民榜样”。
不过,并非人人都是梁家驹,也不是只有梁家驹才能成为“公民榜样”。在2013年,也有很多人深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有的极其普通平凡,做的事情或许并不轰动,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给龙城带来真善美,给人们传递“正能量”。他们,也可以是“公民榜样”!
捐献大爱:
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这个孩子没有名字。她只在人间停留了两天,就匆匆去了天堂,父母还没来得及给她起名字。我们只能按照初生儿的俗称,叫她“毛毛”。
7月26日凌晨,毛毛出生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因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毛毛一出娘胎就上了手术台。令人遗憾的是,手术也无力回天,小生命在来到世上两天后静静离去。毛毛的父亲摸着女儿冰冷的小手许久,哽咽着作出了一个决定:“捐献女儿的眼角膜,希望她能多看几眼世界……”毛毛以广西历史上最小的眼角膜捐献者身份“留”了下来,她将以另外一种方式“看”到这个缤纷的世界。
和毛毛一样捐出眼角膜的还有年仅14岁的女孩小艺(化名)。7月27日,小艺因遭遇车祸重伤不治,于当日被诊断脑死亡。来自农村的父母打破传统习俗,决定无偿捐献女儿的器官:“与其让孩子火化,不如让她的器官拯救更多的人……”最终,小艺的肾脏和肝脏挽救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及一名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而她的眼角膜,则让两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还有柳江县的两位韦先生、广西科技大学土木系大四学生周子翔,这些人在意外身故之后,他们的家属都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捐献者“走”了,但他们的生命还在其他人身上延续。
农坤兰是一名5岁孩子的母亲,也是无偿献血的铁杆“粉丝”,有8年的献血史。3月24日,农坤兰前往南宁,为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3岁男孩捐出了造血干细胞。除了名字,农坤兰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更多信息。
被称为“爱心钢叔”的李崴是柳钢的一名职工,今年46岁的他,在8年前单位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加入了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4月27日,李崴前往南宁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期准备时,意外收到了受捐者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李崴深感捐献的意义,更加坚定了“献血救人”的决心。受李崴影响,他的妻子也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见义勇为:
女副市长也能称“英雄”
见义勇为者,应该是我们最为敬佩的人。千钧一发之际,还能顾及他人安全,这样的举动怎能不“点赞”(网络用语,意为支持、称赞)?
清清柳江绵延数百里,发生在江上的英勇事迹不少:
1月7日下午,柳州市红光大桥南端附近河段,一名中年女子留下一张纸条作为“遗书”后,纵身跳下柳江。在江边钓鱼的市民何国波和覃春光,用竹竿救回了女子。
2月19日凌晨2时许,在柳州市柳江大桥上,一名男子跳河轻生,两名退伍的“兵哥哥”钟志超和唐建希当即跳入河中将其救起。事后,两人并不声张。直到钟因被河水浸泡太久而生病向公司请假,大家才得知救人之事。
3月14日下午,一名87岁的老人投江寻短。在附近钓鱼的市民何光启孤身下水相救,将失去知觉的老人头部托出水面,并在江中支撑良久,直至救援人员陆续赶到。
7月12日上午9时20分左右,河东路书香园6栋2单元13楼一住户家中突然发生爆炸,现场一片火海,女屋主身上多处被烧伤。危急时刻,住在对门的13岁男孩胡朝仁挺身而出,拼尽全力救助受伤邻居,使她免受更多伤害。
8月21日下午,一小偷在荣军路238号小区行窃,当场被58岁的居民叶茂发现。行径败露的小偷竟然拔出仿真手枪向叶茂射击,中枪后的叶茂仍奋勇抓贼。小偷再次掏出牛角刀,欲再次伤人。最后在两名年轻人的帮忙下,歹徒终被制服。
3月10日下午5时许,柳州市胜利小区出现感人的一幕:一名4岁男孩头部被卡在3楼防盗网中,随时有窒息的危险。两名过路的好心男子见状,徒手爬墙,冒着雨篷坍塌的危险,将男童托举起来,直到男童亲人赶回家。事后,两人没有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了。
3月20日上午,一名买菜的老妇人在柳州青云菜市突然晕倒,这时一名白衣中年女子挤进人堆,扶起老人。她一边叫随行的同伴找来纸皮先垫在老人身下,一边向周围的市民询问老人为何晕倒。救护车赶到现场后,白衣女子又帮助疏通道路。随后老人被抬上救护车驶离现场。
这一幕被市民拍下并发到了红豆论坛上,有网友认出,这位白衣女子,正是柳州市副市长崔惠柳。
行业表率:工作不只是用来谋生
人们需要通过工作来维持生计,但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只是为了谋生。他们在工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干一行爱一行”不是口号,而是刻在心里的信念。
1月3日晚,柳州市龙城路聚宝大厦旁,两名扒手刚扒窃得手,便被柳州市公安局广场警务站站长胡茂文率队追捕。两人逃窜,胡茂文紧追不舍,就在胡触及其中一人的瞬间,此人突然踢出一脚,踢断了胡茂文的右腿。不过,由于胡的一拦,使得两人行动受阻,其中一人当场被捕,另一人逃跑5小时后落网。
胡茂文曾多次在工作中受伤,他认为抓捕嫌疑人遇险情“很正常”。对于自己的受伤他不以为意,并表示伤好以后还是要继续打击犯罪:“再凶残的嫌疑人都不会把我吓倒,我会尽最大努力去抓捕他们。”
52岁的卢华兄,是柳州至来宾客运专线的驾驶员。自1993年拿到驾照起,在路上见多了车祸,所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为此他养成了行车的好习惯:不违章、不超速、定时保养车辆、熟悉路况——至今已经有19年驾龄的他,安全行驶里程可绕地球25圈,却从未发生过任何道路交通事故。今年3月,卢华兄被全国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评为“全国优秀驾驶员”,全广西获此殊荣只有三个人。
如果说这些都是他们应做的本职工作,那么也有不少人把这一职责带到了“8小时之外”,利用专业知识助人不单是工作,而是成为了生活习惯。
谭廼核是柳石路上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今年58岁。她就有这样一个“习惯”:给瘫痪多年的邻居卢玉珍当义务“护工”,时常到卢玉珍家里帮其做家务,擦身换药;而工人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的女护士钟文婕在休产假期间,出门遇到陌生男子路边晕倒,也主动上前进行专业急救。
协警滚石宝下班后遇到一名撬电动车尾箱偷女包的小偷,当即奋力将小偷制服。在与小偷搏斗的过程中,滚石宝的左手腕被对方咬伤;
26岁的韦军飞从事特教工作之余,还四处为自闭症儿童奔走。除了教育指导这些“星星的孩子”,一个个公益活动策划案在韦的手中成形,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对自闭症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
公益无尽:“桃姐”不止是电影
说起做公益,人们都会想到给灾区捐款捐物,给山村孩子支教助学……诚然这些都是公益行动,但是,给老人免费上门理发、把自家的客厅变成孩子的教室、义务为小区巡逻……这些看似日常的“工作”,其实也是公益行动。
香港电影《桃姐》讲述的是少爷罗杰照顾老家佣桃姐的温情故事,而现实版的柳州“桃姐”,则发生在八旬老人“保姆”董少兰和“儿子”李永忠的身上。
李永忠生于1969年,9个月大时,因母亲体弱,被带到董少兰家,由董帮忙抚养。董没有儿女,她把李当成亲生孩子养育。李读初中后,才离开董回家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末,董年近七旬,老伴患病去世了,没有收入没有子女的她,陷入了无依无靠的境地,甚至没有落脚之地。李永忠夫妇闻讯,便把董接回家照顾,一住就是十余年。
几个月前,李氏夫妇俩把老人的户口落到自己家里,董少兰与李永忠正式成为“一家人”。夫妇俩对董许诺:“以后只要有我们一口饭,就有你一口。”
67岁的孔金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高马村高荣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去年6月,孔金佑的教学生涯结束了,但离开了讲台的他,还是会经常回学校看看,做一名“编外”教师。
退休25年的宋国祥老人,把自家的大客厅“改造”成了孩子的小教室,义务为附近的中小学生提供写作辅导。25年来,他家的客厅来过1000多名学生,经过辅导的学生作文,就有158篇刊登在全国各级报刊上,老人也因此获得了多达64项的各级荣誉。
革新社区几位老人,自发组建了“老妈巡逻队”,一巡就是14年,“三无”小区因此有了看不见的“安全网”,犯罪率大减。
还有63岁的“忙人”马大姐——马菊花,她所在的燎原新村被她管起来后,治安和居住环境大为好转;还有柳依社区的“爱心毛衣编织队”,专为新生宝宝织毛衣,至今已经送出了40多件;还有54岁的商人陈虹,每天都要“浪费”两个半小时为社区的孩子们义务辅导英语;还有把女儿满月酒办成“慈善宴”的宋先生,把亲友们送出的红包捐给融安寒门学子;还有33岁的柳州仔浦智,他坚持免费上门为老人理发已经3年了。
新闻推荐
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将于明年动工,总投资约201亿元8车道建成后南宁-柳州仅花2小时
柳南高速公路今报南宁讯(记者闭初健 通讯员黄梅)柳州(鹿寨)-南宁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柳南高速)将要扩建成双向8车道了!改扩建后,从南宁-柳州车辆行驶时间有望缩短为2个...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