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如何让学生身体由弱变棒? ——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调查

来源:广西日报 2014-09-20 17:3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 琦 本报实习生 张安然

阅读提示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从新学年起,大中小学生实行最新标准。新标准规定了各年级学生体质必测项目,其中大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成为必测项目。每学年,学校会根据学生体质测试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的学生,才能评优与评奖,高中生、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低于50分将不能毕业,只能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小学生每周体育课时从原来的3节增至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上述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学生的体质问题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今,“豆芽菜”、“胖墩子”,孩子们的身形越来越“泾渭分明”。这是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教育部每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在一些重要指标上,学生体质不容乐观。

在营养跟上的同时,为何孩子们的体质却不尽人意?提高孩子体质,是否仅仅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学生自身、家庭对此是否足够重视?……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  “尴尬”的体育课

今年5月12日,持续9天的南宁市体育中考拉开帷幕。

“总体感觉,在耐力方面现在的孩子比不上从前。”在第十四中学考点担任主考官的南宁第三中学教师谭立勇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个头高了、块头长了,力量上也更好了,但学生的耐力却下滑得厉害。

刚刚结束考试的考生小韦告诉记者,学校体育课上也有800米耐力跑,60多个同学当中她是跑得比较好的几名,有10个左右的同学不及格。

“从我教过的孩子来看,现在的孩子耐力跑相对于2000年以前的孩子要差不少。”对于学生的体质变化,谭立勇最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比如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以前一个年级满分率可以达到40%以上,甚至60%,不及格的学生也就3至5人,而现在,每个班有两三个学生能拿到满分就已经不错了。

学生体质每况愈下,问题出在哪里?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培训班上,不少前来培训的体育老师表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注重锻炼,而这又与学生课业压力大、运动时间少分不开。

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每每到了期末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便出现了其他学科老师占用体育课的情况,“体育沦为可有可无的配角,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初衷是为了孩子有更加健康体魄的体育课,从小学到大学,每个教育阶段都有,但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当前,不少地方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但在高分率和升学率的大环境下,体育课的位置“很尴尬”,往往“明里暗里”地被各种“主课”五花大绑,无奈成为一门不被重视的“副课”。

此外,有个问题不得不注意:体育课,除了要有老师来上课,还要让学生的运动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往的体育课堂,不少都是“放羊式”教学,老师让学生先跑两圈,提供一些球类器材,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一个哨子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

在一些体育教师看来,课堂花样少、教学比较单一,学生缺乏深刻的运动体验和足够的兴趣,致使一些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愿上体育课”。

那么,体育课究竟该如何开足上好?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爱上运动,又需要哪些努力?

近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透露出讯息:未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将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学生体质的改善,除了相关政策的导向作用,更为关键的还是体育课程的设置。”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苏祝捷副教授认为,想要40分钟的体育课具有生命力,教学水平需要得到保证,体育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因材施教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增强体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体育课程设置,苏祝捷建议,可以分为“精教精学”、“简教简学”、“介绍型”、“锻炼型”4类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可以提供多个运动项目供学校选择,其中“精教精学”教学项目可以尝试打造成各自学校的体育教学品牌项目。

“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传授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和使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健体打好基础。”对于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体育特级教师邱蕾和苏祝捷一样,持相同态度。

2 硬件不足软件补

保证学校上好体育课,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说来容易做时难。

“学校场地就这么点,限制太大了,一些教学项目实在无法进行。”陆川县一乡镇学校教师坦言。

2012年,专家对我区214所中小学校场地器材设置情况进行过调研,经统计,在体育场地情况满足度的调研中,“很充沛”的情况仅占3.3%,而“不能满足教学”、“缺口很大”的情况则占据了60.7%。

不仅基层学校面临着场地小、生均活动面积小的难题,许多城市的中小学也面临这个难题。在南宁市中心地带或一些老城区,有不少小学的校园面积堪称“袖珍”,记者曾见过这样一所小学,从头走到尾也就不到100米。其中一些老牌小学,皆因办学年代久远、声誉卓著,家长们趋之若鹜,人多地少的情况非常突出。

“在当前现状下,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运动空间,不仅要靠真金白银,还要靠思路创新。”苏祝捷建议,不具备相应体育教学环境的学校,除了积极寻求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需要精心设计运动项目,采用“替代性”、“拓展性”项目教学。

近年来,在来宾市民族中学,课间操时段、体育课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随着“铛铛、铛铛”的节奏声响起,学生们有序地上跳下踏、进退跳跃,跳起欢快的竹竿舞……孩子们大汗淋漓,但笑声不断,乐在其中。体育课不再是单一的体操、跑步,还有跳绳、踢毽子、抛绣球……这在该校已经屡见不鲜,越来越多深受孩子喜欢的少数民族项目竞相登上操场。

2013年底,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组到广西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时认为,广西山区居多,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短缺问题较突出,但全区各地能充分利用民族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便于开展的特点,通过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把“每天锻炼1小时”落到了实处。

而在广西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中,组委会特别设立了三人板鞋竞速、高杆投绣球、背篓绣球、踢毽子等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竞赛项目,通过以赛促练,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堂锻炼项目。

除了场地设施,师资匮乏也是校园体育的“短板”之一。最近一次有关体育教师缺编数据的公布是在2012年年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老师缺口高达30万,一些农村学校或边远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在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计划在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中单列体育教师专项;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新一轮“全面改薄”工程,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3 学生缺乏锻炼,理由不一而足

在今年的南宁市体育中考中,跑步类项目包括50米跑、100米跑、3分钟25米往返跑。记者发现,大部分考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50米跑。

考生小韦告诉记者,50米短跑考试时间短,易拿高分,而3分钟25米往返跑时间长,比较考验体力和耐力,平时不锻炼的同学不易拿高分。小韦的话,道出不少考生的心声。

每到临近体育考试,不少学校的操场上,都会出现临时抱佛脚锻炼的学生身影。一些初三的学生表示,为了临毕业时能够达标,学生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自我“加压”,增强锻炼强度。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并不少,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尤其是女同学,都流行“宅”,课余生活宁愿在教室看书也不到户外活动。

南宁市青秀区一高中毕业生告诉记者,挨近考试的前几周,不少同学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返回教室复习,或者结伴跑到荫凉地方背英语单词,体测考试能过就行。

在一些基层住宿制学校里,下午放学的两、三个小时内,操场上也看不到多少学生的身影,大多学生宁愿晚饭后直接返回教室复习功课,等待晚自修的开始。由于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学生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国家出台有关规定,要求学校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学校时,这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基本能得到保障,但在假期里,就“缩水”得厉害。

今年13岁的小冉,开学后读初二。在学校,他会跟同学一起打篮球,但在假期,他的运动时间明显减少,玩电脑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小冉家长告诉记者,小区内没有运动场所和场地,“所以一到假期,他整个人就懒了。”

同样,今年上高一的小慧在学校的时候,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跟着几个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步、散步,但到了假期,小慧便没有了运动的习惯“因为没有人陪了,也没有场地,就呆在家里了。”

“暑假有没有参加体育锻炼?”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学生,得到的答案大多数都是“没有。”

“在学校的时候有场地,放假以后没有场地运动。”、“没人陪我运动。”、“除了学习,还要上各种学习培训班,没有时间。”……可见,关于暑假不运动的理由各种各样,而与体育活动“争抢”孩子课余时间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多。

4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新学期读小学三年级的小晗、小钰,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暑假期间,姐妹俩经常会和父母一起去游泳锻炼,周末还会一起出门踏青。她们的父母十分热爱运动,夫妻俩人每个周末都会去打球,有了这对双胞胎后,原来的二人运动便成了四人运动。

“别的孩子假期运动少,我们家的孩子假期运动多。”母亲郑女士告诉记者,“两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动,看着父母运动,她们也跃跃欲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两姐妹对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每天晚上都吵着要去游泳,“她们也从没有发生过意见不合的情况,都会一起运动、一起成长。”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孩子们爱不爱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当记者问学生,暑假里有没有跟家长一起外出锻炼,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究其原因,要么就是父母的工作太忙,要么就是父母自身没有运动的习惯。

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我工作日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到了周末,还要送孩子去参加辅导班、兴趣班,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周下来没有多少时间顾及运动锻炼,也根本无法顾及孩子有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

在采访中,对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大多家长的诉求只是“孩子只要不生病就行”,家长在闲聊时,往往会谈及谁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谁家的孩子会几门艺术,但却没有讨论谁家的孩子体质好。有的家长,尽管也意识到孩子体质的重要性,但也只是“有意识的嘴上说说,监督和落实没落到实处。”

此外,从客观的方面考虑,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家庭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对孩子体质下降也有不可忽视的诱因。

不少家长建议,想要帮助孩子增强体质,除了自身转变观念外,学校也可以尝试在周末和假期开放校内体育场所,供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

苏祝捷表示,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制度设计、政策倾斜,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配合。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杨素颜 黄 克/摄

新闻推荐

全区冬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七成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各地进度较为均衡

本报崇左讯(记者/谢彩文通讯员/黄建义骆远柱)1月5日记者从全区冬春水利建设现场会获悉,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区冬春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3.1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71%。从地域分布上看,各地冬春水利建...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让学生身体由弱变棒? ——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调查)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