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区的非公经济发展迅猛,进城务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如何组织好、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市城区西环社区充分发挥该社区工会联合会作用,组建了一个个行业工会,为社区企业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为农民工组建幸福温馨的家,成为开创社区工作的有效探索途径。
社区舆情有了晴雨表
西环社区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小微企业、农民工分布图。“红色圆圈代表汽配汽修行业工会,深蓝色圆圈代表的是小百货行业工会……”西环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兰立平介绍说。西环社区成立于2002年。目前,该社区辖区内共有各种企业、个体摊铺门店近300个,职工有1360人,其中农民工1000多人。
辖区内企业、个体户分散在社区各个地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社区干部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成为打造和谐社区的制约因素之一。今年7月份,西环社区按照“党建带工建、帮工建、促工建”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带、帮、促”作用,组建了汽修汽配、餐饮、小百货销售、市场和其他小微企业等5个行业性(区域性)联合基层工会。对25人以上的企业单独成立工会委员会,对25人以下的,按照行业相似区域相近的办法,成立联合基层工会。目前,辖区内已建立工会委员会7家,联合基层工会5家,覆盖辖区内小微企业220个,企业建会率达80%,会员1296人,其中农民工会员829人。
行业工会像一根纽带,将社区、企业、务工人员紧紧连在一起。兰立平说,有了行业工会,社区相当多了一双眼睛,工会向社区汇报相关动态,他们的分布情况、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一目了然,是社区的晴雨表。他们有困难需要社区解决的,社区存在什么不足需要改进的,通过工会这个纽带很快就上传下达。不像以前,外来务工人员散沙似的分布,社区管理无从下手,也很难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开展社区工作等。有了工会组织,社区管理省心了,工作好做了,干群关系也密切了。
企业发展有了交流平台
“加油!超过他!”今年8月25日,西环社区发动工会会员举行汽修技能竞赛。“工人参赛回来后,工作更认真了,积极性高了!”西环社区汽配汽修联合工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一家汽修厂经理的覃伟文说,通过赛事使得大家有机会互相取长补短,激发了大家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的热情。行业工会成立以来,不时组织各行各业职工、农民工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行业技能比赛,辖区内企业职工农民工参与面达85%以上,有力地推动社区企业规范化发展。
都说同行是冤家。行业间竞争激烈,同行之间总是将自己的杀手锏技术紧紧捂住,生怕别人偷学了抢了顾客。有了行业工会,商家不但不怕,而且约定有什么技术难题等互相支持援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但没有影响生意,反而促进自己改进了服务技能、服务水平。”覃伟文深有感触,不但如此,连感觉与同行交往都“上了档次”。以前与同行交流,很多时候限于饭桌、茶座,现在加入工会,感觉有了组织机构,共同话题更多了。
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家”
职工加入工会以后,如何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区工会在服务上下工夫,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农民工会员办理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大病救助、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元旦春节送温暖等好事实事,尽力为困难职工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上的难题,使他们享受本地居民的福利。
罗春山,来宾人,长期在西环社区一企业务工。刚开始,社区发动他加入工会,他并不以为然。入会没多久,工会来慰问送清凉。“慰问品虽不值什么钱,但是心里多了份感动。”他说,入会后,工会像他们的家,将散居在社区的外来人员聚在一起,不再是孤单奋斗了,而是与工会兄弟姐妹们同在。西环社区在读大学生婷婷(化名),父母双双下岗,家境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社区工会立即帮助其申请到了金秋助学金,缓解了上学困难。
据统计,今年以来,西环社区共组织慰问困难职工群众9人,发放慰问金4500元,送清凉物资折合人民币6000元,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13条,金秋助学资助困难职工群众子女上大学2人,发放助学金6000元,组织送电影2场次。通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有效促进了工会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民工工作,让广大职工特别是外来农民工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如今,社区工会正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建立档案,将结合实际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另外,将开展文娱活动等,丰富会员精神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宝石节接待人员参加公务接待礼仪培训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