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埔二代”们演出的抗日主题节目《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今报记者谢永辉 摄
今报柳州讯(记者谢永辉)昨日,黄埔军校同学柳州后代亲属联谊会举行了迎春联欢会,演出人员都是“黄埔二代”,观众当中13名在柳的黄埔军校抗战老兵,年纪最大的已是百岁高龄,却仍然记得当初和日军拼刺刀的情景。
联欢会上,所有的节目都是由“黄埔二代”们自排、自演,尽管很多人自己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大家的热情很高,合唱、舞蹈、彩调、京剧、乐器演奏轮番上阵,博得台下一阵阵掌声。因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家还演出了不少抗日主题的节目。
据了解,柳州的黄埔军校抗战老兵在世的还有21人,黄埔军校同学柳州后代亲属联谊会现有成员80多人。昨天的活动,有13名黄埔军校抗战老兵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现场参加。南宁、桂林、来宾的联谊会派了代表前来,柳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袁燕珍也来到现场,为老人们献上祝福。
在抗战老兵中,陈祖振是年纪最大的,他出生于1915年,今年已经100岁。尽管年纪大,但老人家精神不错,思路清晰,还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当年部队的番号和每次战斗的情形。据了解,陈祖振是来宾大湾乡人,20岁时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12期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刚毕业的陈祖振进入李宗仁任司令的第五路军,参加的淞沪会战。不过,参加战斗不久,他就被炮弹炸伤,进了医院。身体康复后,他进入刘士毅的31军,参加了武汉会战,在花凉亭坚守阵地一个多月,逼得日军不得不从其他方向向武汉进军。
陈祖振还清楚记得当年和日军拼刺刀的情形:国军和日军双方刺刀对阵,拼得你死我活。而当时的陈是连长,手里拿的武器是驳壳枪,没法拼刺刀,于是,用手中的枪趁机干掉了不少敌人。武汉会战结束后,陈随部队去了安徽,后被抽调到第五战区干部培训团任教官,一直到抗战结束。
回柳后,陈在二空工作,直至退休。如今,陈的身体很好,除了生活能够自理,看书、看报、看电视都不用戴老花镜,每天还要上网找人下象棋,每次都是一两个小时。联谊会的志愿者还介绍,陈老的军礼至今都是最标准的,一直被志愿者们奉为“标杆”。
黄埔军校同学柳州后代亲属联谊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联谊会每年都要举办联欢会,每月16日还有小规模的茶话会,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纪念日,则举行大规模活动。如今,南宁、柳州、桂林、来宾各地的联谊会都保持密切联系,大家一起关注老人们的生活、身体,有人遇到困难,众人齐帮忙。同是“黄埔二代”,成为大家一个特殊的情感纽带。“这个称号是父辈们用鲜血拼来的,我们应该维护好。”
新闻推荐
今报来宾讯(记者黄必成 通讯员韦玉娟 罗健)2月10日,来宾市中级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去年该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治“老赖”,共执结涉及民生案件695件,为当事...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