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覃塘区文化建设走笔

来源:贵港日报 2015-11-01 04:33   https://www.yybnet.net/

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内美丽的“荷花淀”。(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覃塘区文艺演出中翩翩起舞的“荷花仙子”。本报记者  张日芳

几天前,覃塘区东龙镇文化站,15排货架摆放在站内的小院。“还有15排没做好,做好后我们要把东龙本土草药、美酒和美食全部‘晒\’出来,这是东龙文化的展示。”该站站长韦世策说。

从韦世策提到的文化展示,记者感受到了覃塘浓郁的文化气氛。是的,这里的几大民间歌王指物即唱,“三月三”文化品牌越打越响,群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生态家园令人流连忘返——这方水土的民族民间文化历久弥新,与现代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光耀西江。

歌王出自群众文化大摇篮

1994年,本土名气山歌王,樟木乡李塘村李守榜作为贵港市壮话山歌歌手代表,前往南宁参加广西歌王大赛。决赛中,选手需在30秒内以“中国立国根本”为主题即兴演唱,在其他选手迟疑之际,李守榜悠然唱出:“钱有,米也有,望千岁美满,此为我们的立国基本。”他唱得朴实无华,很接地气,由此拿到力压对手的关键分数,荣获“广西民间歌王”称号。

李守榜生于农家,读书两年,全凭自身好学,生活劳作中见逢插针地抓机会认字学唱,终于在壮话山歌上有所成就。在覃塘,同样朴实无华的民间歌手,还有东龙镇的覃如贵、黄秋菊及樟木乡的韦金才。他们分别在广西首届、第二届和第五届歌王大赛上获得“广西十大民歌手”和“十大歌王”称号。

据了解,这些歌王最得分的,是均可指物即唱。生活中随唱及大小比赛的历练,是他们成名的基础。每次比赛喜讯传来,覃塘人都为之一振,奔走相告。

歌王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大摇篮里。覃塘是壮族聚居区,历来群众以歌传事传情,民间民歌盛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县各地生产小组的文艺小团队涌现,覃塘也不掉队,各公社文艺团队常来常往,群众表演气氛热烈。有一年,贵县举行文艺汇演,赛前各县区代表队都知道港南有个节目很好,预计会得第一名。覃塘有两个队参赛,一队是东龙的,另一队是山北的。知道港南有一“劲敌”后,这两支队伍放弃了原来准备好的节目,团结一致,合二为一,暗下决心要把“劲敌”比下去。经过一番思量,他们以周边生活中的矛盾为题材,集中本地较有经验的编剧,用比赛前的两天排好一个本地壮家人与客家人(水库迁来的移民)争水的节目,后获汇演第一名。民族团结的主题是其胜出的关键。

因为这个节目,贵县当年把全县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开到了东龙公社同闭大队(现已分为大同村、闭村)。大培训、大汇演的交流,推动覃塘民间文化活动再掀热浪。历年来,覃塘区民间文化气氛热烈,壮话山歌、采茶舞、扁担舞、狮队等拔尖队伍频现。

乡情浓浓“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重大节日。由于多种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到进入新世纪,“三月三”活动在覃塘区由淡到浓,又由浓到淡。

2008年,群艺基础较好的东龙镇又将“三月三”“闹”了起来。此后几年,东龙成为覃塘区“三月三”活动的主场。2011年5月,时任樟木乡乡长唐军明在基层走访时感到群众热切盼望恢复“三月三”集体活动,于是着手筹划。在樟木籍南宁老乡会甘艺、民间爱心人士谭全锋及市民委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樟木乡隆重恢复中断多年的“三月三”活动。本次活动,樟木乡党委、政府诚邀众多乡贤共商家乡建设大计,并请到广西一线歌手黄春燕、翁葵助兴,约三万群众参加,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势。当年10月,樟木乡顺势举办了一次壮乡文艺汇演,评出四个金喉奖,其中本区东龙镇一名,樟木乡一名,港北区两名。2013年,覃塘区将“三月三”文化艺术节主场设在了樟木。该乡党委、政府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成功招商,与广西壮壮乳业公司、中国-东盟国际华人联合会、广西南宁亿丰新宇玖加壹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华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三月三”被确定为广西法定节假日,相关文艺活动更加丰富,樟木依然是覃塘区“三月三”活动的主场。覃塘区“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活动作为群众庆祝丰年、交流情感、赞美生活的一个载体,在去年已有樟木、东龙、蒙公三个乡镇举办的基础上,今年,覃塘、石卡、三里镇也隆重加入,各会场的五色饭团、传统山歌、时尚表演、传情绣球等等,轮番出场,盛况空前,来自本地及来宾、南宁等地的观众达10万人。

在覃塘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的促成下,今年该区的“三月三”活动在保留传统节目和美食广场外有了延伸——4月20日至21日,蒙公乡新岭村新归屯在灵龟宝山下举办的“荷花杯”越野车场地表演赛激情上演,10多名国家级专业车手与区内外近70名赛车爱好者同台竞技。百亩赛场场面惊险刺激,极具观赏性。据了解,因担心外来观众太多,蒙公乡在车赛举行前不敢事先宣传。事实证明,赛车尚未开始,209国道外围管制工作已很吃力,3万多人硬要挤进赛场周围。结果,很多人无法进村,只好在路边游玩。原来5元钱一份的蒙公烧鸭粉涨到9元,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客人的需求。

新归屯的“荷花杯”越野车场地表演赛,资金全部来自社会。在广东工作的覃塘乡贤发挥主要作用,凝聚了广东、广西的赛车车友会人士,促成了这一盛大赛事。据了解,类似活动在广西尚属首次。覃塘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局长唐军明说,这是一次文化合作与开放的尝试。未来,覃塘将在这方面与更多文化产业开发者达成合作,“三月三”文化活动,将有更多创新。

壮乡花海添生态文化魅力

近年来,贵港市大力打造“荷文化”品牌,历来盛产莲藕的覃塘区因地制宜,在覃塘镇龙凤村创建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去年7月,该基地项目申报后,按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标准来建设。

覃塘镇位于壮族山区,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促进壮族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在该基地开建之初的去年7月4日至6日,覃塘区就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荷家体验在覃塘”活动,集中展现了覃塘区丰富多彩的荷文化,吸引了超10万人次前来观光、赏荷。

今年,示范区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连片占地2700多亩的田野上,生态水渠、观光栈道、观荷亭、河道护拦、莲藕交易市场、停车场等的布局及民居立面均按“荷、韵、土”的主线去改造,融“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文化传承”于一体。145户民居立面和20多家旧庭院改造及醉莲阁、听雨亭、荷韵长廊等建设项目,于今年6月前全部竣工。在建设过程中,覃塘区建设局及时制作“微田园”建设工作幻灯片,融入外地农家田园建设先进经验转发至相关单位,以便各单位指导农户开展“荷美庭院”建设。

今年6月至9月,贵港市第二届荷花展期间,该基地成为高品位、具有浓郁壮族文化气息、全市最大的赏荷基地。共三层的醉莲阁,每层雕刻的花纹都蕴含了壮族风情;基地入口处的巨型景观石“荷花仙子”,清雅温恬,亲切可人;荷田附近的民宅,均按规划修建成统一的壮乡风格立面。

覃塘区纪委依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莲”为载体,突出“廉”主题,通过在龙凤村平田屯设置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展示厅和民生资金监管宣传栏,在姚山村群山屯打造荷堤“廉石”小路、设立廉政文化宣传专栏、人工绘图廉政壁画等五大块廉政文化宣传示范点,大力倡导“莲廉”文化,传播廉洁理念,让游客在赏莲的同时接受到直观的廉政教育。

去年11月中旬,蒙公乡新岭村新归屯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种植油菜花500亩、格桑花100亩、油葵100亩、紫云英300亩。这千亩花卉与覃塘镇的2000多亩荷花隔山呼应,为美丽壮乡增添了生态文化的魅力。

壮乡“百花”明天更绚烂

为繁荣区域文化事业,覃塘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农村(社区)文艺队伍。目前,覃塘区有民族民间歌剧会1个,曲艺团、歌舞团、粤剧团、师剧团、壮剧团、壮话山歌队等民间文艺团体近100个,拥有相对固定队员近3000人,形成了分布合理的村屯(社区)文化网络。这些文艺社团长期活跃于广大农村,东龙镇东联曲艺团、樟木乡四海文艺队、樟木乡群艺文艺队和黄练镇幸福人生文艺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多次参加区内外的演出活动,远近闻名。各民间团体每年带头开展的群众性演出活动近1000场次,观众60多万人次。石卡镇方竹村歌舞团和覃塘镇覃塘社区文艺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村(屯)文艺队”。覃塘社区老年人文艺队创作的《老年人健身球》作品在广西“夕阳红”文艺演出中获一等奖,作品《蔗农上北京》获贵港市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文艺爱好者侯宣光、黄翠莲创作的歌曲《珠江西江韵》、《荷城梦》荣获贵港市首届民间文艺表演赛优秀奖与金喉奖等。

去年9月,覃塘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完成了《珠江西江韵》、《荷城梦》、《腾飞覃塘》、《踏歌起舞秀西江》、《潮涌西江》、《荷城新章》等6首珠江-西江组歌的创作,目前在贵港城乡传唱。

底蕴深厚,百花开放。覃塘文化领域,高人辈出。东龙镇民间艺人潘铁明、潘庆权父子制作的充分体现覃塘民族民间文化的展品《七彩花灯》、《斗牛彩灯》,曾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灯彩)银奖和优秀奖,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这也是覃塘区民间艺术作品首次跻身国家级评比先进行列。

壮话山歌这一“传家宝”不断层。去年12月4日至6日,覃塘区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壮话山歌文艺骨干培训班。出了几个歌王的东龙镇,于今年8月10日举办了本镇首届少儿壮欢节文艺演出后,8月25日又举办了少儿壮话山歌培训班,覃如贵、黄秋菊、韦其贤三位歌王负责讲学。韦世策说:“着手‘焊接\’壮话山歌断层问题,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是一份光荣的任务。”

由来已久的覃塘区“三里歌圩”,如今更加繁荣。每逢三里圩期,都有覃塘三里、五里镇和横县云表镇的100多名爱好山歌的农民赶往对歌地点“义渡桥”切磋歌艺。三里镇党委、政府适当引导,使歌圩既弘扬了本土民间文化,又扩大了与邻县的民俗文化交流。

唐军明介绍,目前,覃塘区共建有4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3个屯级文化活动场所,全区145个村每年都获得区里补助,用于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近年来,覃塘区除每年积极选派民间文艺骨干参加自治区、市级组织的各类培训,还举办文化站专干、基层民间文艺骨干、农村业余文艺队、壮话山歌、民间乐器、摄影技术等各种培训班,外聘教师下乡讲学,不断提高各民间艺术团体人员的综合素质。覃塘区文化体育与新闻出版局在关注民间文艺发展的同时,注重与生态文化的结合。目前,他们正组织人力,策划打造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壮乡农耕文化长廊,现已收集到的古今农具将在长廊中一一展示。

覃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强说:“‘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已成为覃塘文化品牌,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让本土文化品牌和产业不断升级,对旅游和生态建设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随着覃塘区生态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覃塘文化将在传统中走向多元。

新闻推荐

盲人柔道季军获赠电脑

...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覃塘区文化建设走笔)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