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象州新闻 > 正文

穷村“蝶变” 水果之功 ——象州县寺村镇喜力村见闻

来源:广西日报 2015-05-11 16:5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 侠 本报通讯员 龚 坚

“老弟,过来吃果吧!”5月7日,记者沿着水泥路走进象州县寺村镇喜力村,两旁葡萄晶莹剔透,枇杷枝头硕果累累,正在摘果的村民刘振文扬起一串金黄的枇杷果热情喊道。

喜力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但在3年里,这个小山村“蝶变”为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生态村”。

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扶贫故事?

“我们有种果传统。不过,以前村道是泥巴路,果只能挑到镇上卖,腰都压弯了。”2002年就开始种果的刘振文说起以前就直摇头,“没技术,种得少,又累又不赚钱。”

2012年,喜力村被定为贫困村。随着各方扶贫力量的进入,喜力村很快发生了变化。“县里看到我们村有传统,决定把水果产业做大做强。”村民小组长廖泽胜说。

象州把葡萄、枇杷等水果种植作为喜力村产业扶贫项目来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实施优质高产葡萄园扩改工程,推广“二造葡萄”、避雨栽培等技术,村里的葡萄园和枇杷园分别扩种到500多亩。

随着果园的扩大,村民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刘振文算了一笔账:他家3个劳动力,种了7亩枇杷、两亩葡萄。枇杷果亩产750公斤,批发价14至16元/公斤,共收入7万多元;葡萄亩产2000公斤,按6元/公斤批发,两亩收入2.4万元。

2014年,喜力村种果收入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成为象州首个人均收入“万元村”。

“喜力村以前穷,穷在基础设施跟不上,穷在生态环境落后。”寺村镇党委书记谭云钟说,“以前进村路是‘泥水路\’,现在是水泥路,老板直接上门来收果。”

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也要好。象州整合资金,修通水泥路、新建文化综合楼、搭建文艺舞台,结合生态乡村建设,种植树木花卉4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个生态、和谐、美丽的喜力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村子环境越变越美,民俗活动红红火火,前来游玩、洽谈的人络绎不绝!”村民刘凤球说,“特别是去年秋社活动一炮打响,很多老板找上门,水果销路不用愁。”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监督就应该敢于较真

八桂纵横司空剑据媒体报道,近日,来宾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象州代表团建议集中办理结果答复会上,因对一件建议的办理和答复结果不满意,人大代表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地质询办理部门负责人。参会的6名代表...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穷村“蝶变” 水果之功 ——象州县寺村镇喜力村见闻)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