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回家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想不到现在全是平坦的水泥路。”10月1日,象州县罗秀镇廖先生开小车回家过国庆节,行驶在平坦的进村路上,高兴地对笔者说。近两年来,该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四个强化”扎实推进道路硬化专项活动。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926.46公里,其中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达666.66公里。
强化责任落实 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建设、乡村办联络协调、交通部门统一规划设计、相关部门集中投入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进乡村道路建设。
该县首先对全县乡村交通现状、部门项目落实情况、资金来源及筹措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交通部门统一规划和各部门实施项目提供依据;其次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传导压力,形成道路硬化建设工作强大合力。此外,还通过实施交通部门的“村村通”、财政“一事一议”、住建“巷道硬化”、国土“土地平整”、扶贫开发道路建设等项目,道路硬化工作全面推进,一些重点村屯和偏远乡村的通路难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资源整合 保障建设资金
自“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不断创新道路硬化工作资金统筹方式,建立了“上级支持、财政配套、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的筹资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统筹整合交通、财政、国土、扶贫、住建、移民等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向农村道路建设项目。
两年来,该县共整合项目资金2.15亿元,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和道路硬化工作顺利推进;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5790万元投入农村道路硬化工作;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道路规划设计、建设经费筹集、困难问题化解等。近年来,该县发动群众共集资170多万元,有力助推道路硬化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该县还注重调动在外工作人员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鼓励受益企业、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修路。截至目前,共收到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资金336万元。
强化制度创新 确保工程质量
该县通过完善施工前工程招投标制、施工中责任公示制、完工后道路管护机制,狠抓道路建设质量,不断提高道路硬化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对每个道路硬化项目工程实施公开招标,做到“统一信息发布平台”“统一报名地点”“统一开标评标会场”“统一备案监督”,从而实现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监督、预防腐败行为的目的;在各个农村公路项目起点设立“责任公示牌”,明确标注项目名称、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驻地监理工程师等相关信息,聘请社会监督员和设立工程质量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目前,该县农村道路项目质量监督覆盖面达100%;同时,全县推行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把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制定《象州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将乡村道路管养下放到乡镇、村屯,县财政按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给予管养经费保障。
强化示范引领 激发乡村活力
该县注重将道路硬化与饮水净化、村屯绿化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高效、环境优美、生活文明、民风朴实的示范村。
依托象州温泉凉泉、大梭生态峡谷、七星古榕和秀美的田园风光等旅游景点,重点打造了妙皇乡大梭村、运江镇鸡冠村等15个旅游观光生态村示范点,形成了“一轴”(307省道沿线驱动轴)、“两带”(柳江沿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四区”(古镇休闲区、森林游憩区、田园度假区、产业观光区)的生态旅游观光格局;依托运江古镇、罗秀镇纳禄村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挖掘传承“江南才子”“两粤宗师”郑小谷文化、漫画大师廖冰兄文化、“六祖”禅宗文化,重点打造了寺村镇白石村、妙皇乡大窝村、罗秀镇纳禄村等民族风俗生态村示范点,使古老村落融入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果蔬产业生态村,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了寺村镇六道村、喜力村,大乐镇龙屯村等“环保、生态、绿色”的果蔬产业生态村示范点,使现代特色农业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绽放光彩。
目前,该县已有2个乡镇被评为“自治区生态乡镇”,25个村被评为“自治区生态村”。□黄隆天
新闻推荐
来宾网-来宾日报武宣讯昨日,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率自治区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林业、移民、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单位领导及业务处室负责人,到武宣县调研大藤峡工程移民安置工...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