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象州县在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过程中,在县级成立群众工作部,在乡镇级成立群众工作站,在村级成立群众工作室,在屯级聘请信访维稳工作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四级”信访网络,畅通了群众信访诉求渠道,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延伸触角:全覆盖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该县整合信访、调处、国土、住建、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力量,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在群众工作部设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实行“集中接访、统一受理、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县群众工作部(站、室)均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信访接待日、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等制度,并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等活动,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群众工作部(站、室)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来信来访,坚持从理顺情绪、沟通思想入手,按照“接访、立案、转办、督办、调处”一站式办法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把群众工作部(站、室)构建成与群众交流思想的平台、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的绿色通道。
自年以来,全县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共批人次(其中县四家班子领导接访批人次),开展联合接访共批人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共起。
包案下访:多举措解决群众诉求
在信访工作中,该县建立健全了领导包案和下访工作机制,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拖延时间久、协调难度大的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坚决按照属地和分工,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根据“五个一”和“五包”工作要求,明确包案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县四家班子领导、乡镇三家班子领导、县直部门领导每年下访不少于天,下访专项活动期间每月下访不少于5天。
此外,县四家班子领导还深入开展信访工作“六农”活动,即进农村,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入农户,变“上门找”为“找上门”;交农友,变干部下乡为“回家看看”;干农活,变“西装革履”为“草帽干部”;话农事,变打官腔为拉家常;住农家,变频走过场为“夜谈”交流,有效促进信访矛盾纠纷的化解。自年以来,该县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共批人次,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和重点矛盾纠纷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阳光信访:大面积拓宽诉求渠道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信访条例》《依法逐级走访》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并制作《依法逐级走访宣传画册》发放给群众,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媒体途径,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农村、走上街头,在接访场所、基层单位悬挂标语横幅、张贴宣传图画开展信访宣传活动。近年来,该县共发放信访宣传图册多本,悬挂多条横幅,制作块板报,张贴多张宣传图画,咨询人数达多人次,有效改变了群众“信访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该县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坚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积极引导教育信访人依照规定程序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或及时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办理,使合理合法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法规宣传活动,该县群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得到提高。□黄隆天
新闻推荐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我们几个个体户一起商量着做些好事,没想到后来越做越大,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岁的覃琼英在象州县从事绿化苗木生意,三年前成立福源志愿者协会时,她没想到公益事业不仅改变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