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八仙岭顶凤朝江,野鬼冲船虎扑羊;
灵戈滩底犀牛睡,螺蛳吐泥仰天堂。
狮子背后鱼在网,北面山头粉蝶狂;
石人将军铁剑止,排楼村背鼠偷仓。
——武宣民谣
这是一首流传于武宣当地民间喻物写景的民谣,有人说这是武宣县旧“八景”之一的北面山“石壁遗书”的诗文,其实不然,它只是武宣当地一首口耳相传的风水地理歌谣。民谣中所指的北面山、铁帽山和八仙岭,均为当地名山,隔江比邻,表达了人们对山川河流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武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山水风光绮丽,名胜古迹繁多,明清时期就有双髻晴岚、三台叠翠、古迹钟声、灵湖松籁、石壁遗书、、神窟流泉以及音山迭奏“八景”之说。
武宣八景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景区,蕴含着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传递着远古关于山川、地理、乡土、人文景观的信息。前两个字为景点地名,高山、大川、荒僻、险阻是这些地方的代名词;后两个字描述景况,既有动静之态也有声色之美,朝夕气象不同、四季景色不一,再加上淋漓尽致的文人笔墨和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让武宣八景蜚声遐迩,广为流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宣八景”似乎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湮没,在人们的记忆里不知不觉渐行渐远。
为进一步了解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不再满足于置身风景明信片的享乐,近日,该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学家协会进行老八景遗迹探寻活动,本文着重描述“石壁遗书”的探秘故事。
唯有“石壁”不见“遗书”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用“风水宝地”这种说法来表达一个地方环境好,可以选址安葬坟山。有人认为,开篇所写的地理诗的出现可能与当地坟山风水有关,清代中叶,铁帽山周边被土著视为风水宝地,祖坟遍布,香火旺盛,文人墨客纷至,许多人文历史遗迹散落在群山之间。
北面山位于二塘陇村黔江右岸,水路距县城约公里。距北面山约三里处便是铁帽山,山势雄奇,孤峰突起,嵯峨壮观。与北面山和铁帽山隔河遥望的是八仙岭,周边绵延一万余亩富足土地,沃地谷田养育着这里淳朴的乡民。
土著认为,三山涵盖了八卦大地,即:凤凰地、老虎地、犀牛地、螺蛳地、狮子地、蝴蝶地、将军地以及老鼠地等。据说至今还有凤凰地、老虎地和螺蛳地三卦仍未被人找到,其余5卦已被兴宾的南泗、象州的古兰及武宣的上文、朗村及洪水口等地人家葬对了“龙穴”,其中葬对将军地的兴宾南泗街韦家人还出了一位师长。
北面山临江山麓绝崖处有一个岩洞,人称“双壁岩”。陇村村人杨胜林说,那岩口虽然狭小,但洞里很大,在进入岩洞的1米处,即有一个大石炉,里面插满香火,无人知道是谁烧的。香炉后面紧连一堆长坟,有人说是黄肇熙的祖坟。当地有一个众说纷纭的传说:以前有土豪乘船载宝自柳州而下,至此河段时被强盗劫船越货,并将财宝藏于洞中。后来,不断有人慕名进洞寻宝,就连那堆长坟都被挖起后又被掘地三尺,但都毫无收获。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任航标站副站长的黄睦荣夫妇二人晚归时摇船至北面山,暮色中忽地听到高山空灵中有人大喊:呜呼!大把金银喔!夫妇俩一惊,四顾不见一人,他老婆壮着胆说,这是人喊还是鬼叫?只见山头幽蓝诡异的火光忽明忽灭,那大概是磷火吧,回想周边多有古冢孤坟,撞上孤魂野鬼或会有之,二人不禁毛骨悚然,赶紧摇船撤退。
传闻在那个年代,有思灵民工在北面山帮一位姓林的老板炸石时,钻进岩洞东瞄西看,而后他们翻开洞边的一块巨石往下挖掘,当挖到大约1米深处,突然,有人发出喊声。原来,他们挖起两只锈蚀的小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满起了铜绿的黄金。为庆贺获得意外之财,他们买来鞭炮,在岩口外燃放,嘣嘣作响,河面摇船的人和岸上做工的人都听到了。
为探其源,县文联八景考察队对打铁岩的考察之后,继而又驱车勘察北面山的“石壁遗书”。
南方的冬季雨晴不定,天气明明预告说当天只有小雨,到了黄茆却猛下大雨。呼吸野外清新的空气,也成了旅途中的一种快乐。在向导的指引下,车队沿着泥泞的土路冒雨艰难前行,不久便来到黔江河边,西岸有一座大山陡然向北而立,当地俗称北面山。
冬日的河道,水落石出,高耸险峻的崖壁坐拥北岸美丽的滩涂,河流沉积遍布的砾石,有着椭圆形的磨圆度,表明了它们被浩大的水势冲来,有相当长的一段水运流移的距离,然后沉积在这里的河滩上。
彼岸山色无船渡,我们仅能隔江观察北面山,只拍得一些模糊的照片。
数天之后,笔者与覃允府、周桂源三人租船再次前往北面山深入考察。
在村民杨胜林的联系下,我们从二塘陇村抽水站下船,这里距北面山大致8公里。这是一只小机铁皮船,开足马力之后,小船摇摇晃晃沿着河岸隆隆上航。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如一团跳动的火焰。经过将近半个小时的急驶,我们来到北面山前的一艘挖沙船边。这里没有网络、没有蜂腰美女,唯有腹肌阿哥出没。他们游走在大江河道的角角落落,在沙源枯竭里寻找新的机会。七八月时,炽热难当,他们赤膊上阵,青筋突起,每天与之相伴的只有喧嚷的河浪和满天的繁星。在他们看来,对岸的北面山只是不起眼的寻常所在,却是我们苦心寻找的目标。而当小船行到沙船边,他们聚集船头,两边一阵哼哈声,算是招呼。而后,他们换了另一只稍大的机帆船,载着我们横渡江面到对岸北面山脚抵近观察。
这是一片宽广的河面,船行其间直接就能感受到激流在身边的明澈,令人惊心动魄。身边有帆影飞扬,心声有如展翅的水鸟而高歌。为了搜寻山崖上的“石壁遗书”,我们慢速驾船,沿山上下往返数次仔细观察,并用高倍长焦镜头“地毯式”拍下整个崖面,搜寻峭壁上的每一个可能刻有“遗书”的细节。然而,除开看到和拍到变化莫测的纵横交错的石隙裂缝外,并没发现摩崖石刻。之前,我们曾隔江观测,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照片,但经乘舟抵近观察后,才发现那是一方风化石痕,始终没有发现摩崖石刻。我们以为,史书所讲的“6行草书石刻”实际上并不存在,至此应可画上句号。不料回行时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当我们乘舟返回到陇村抽水站时,一位正在船上打理渔网的当地周姓的渔民,听说我们在北面山找不到“石壁遗书”时,立刻高声嚷嚷:“谁说不见石刻呢?我是认得在哪点的:上面刻有一个‘五角星\’,下面刻有‘中华\’两个字!不信,我开船拉你们去看看!给钱我就要,不给就不要!”老周长着长方脸、仰天鼻,一副爽脆的模样。听他吆喝后,覃允府和周桂源顿觉眼见不一定为实,决定与之坐船再去核实,不过他们有言在先:见到“石刻”时才付船费。老周似乎并不在意,立即招呼上船,启动引擎溯江而上。大致一个小时之后,小船重返码头,但见老周一脸愁云,便知他们此去什么也没有发现。
莽莽苍苍的北面山景色依依,涛声依旧。百年寒暑,奇迹不灭。无尽的山峦,无限的原野;荒僻的风物,历史的传奇。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来访者,于他们而言,“八景”和八景文化这些称得上当地承载最多历史故事的景致,历经百年已形成各自特有的风情,变成美的另一种诠释,陪伴在这里和这里来往的人们,与他们一同见证着悠悠八景情,传承着一味味的曼妙回忆,令人荡气回肠。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历史最好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开发事业的发展,给地方八景和八景诗词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带来了一个好机遇。八景对提高本地山水风物的审美价值、吸引外地游人的光顾,促进本地精神文明的建设、民族文化的繁荣,带动本地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事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武宣八景
双髻晴岚
位于东乡镇东面的双髻山,距县城余公里。在接连象州县东温山十余里的山脉上,在群山叠簇中,一峰峻起,分劈双尖,青如卷发;须晴日,有岚烟积翠,天光云影被染上一层金箔般的光辉。山林绿茵如海,山泉清澈不竭,风光四季各异,远山森林郁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美了山脉醉了河流。
双髻山下光照充足,当地村民多种植水稻和玉米,山麓旷野,万顷碧波。山村保存了许多石屋以及壮族人的生活习俗,加上新中国成立前遗留的祖屋以及石磨、石臼等农家用具,散发着古朴传统的民居气息。每当夜幕降临,石屋里升起袅袅炊烟,山柴做的饭菜清香四溢,醉人心扉。
这里是东乡河的源头,河水清甜甘洌,村人都说,就是冷天吃了扣肉亦可直饮而不拉肚子,过夜的泡茶水仍是青的。有人戏称:“东乡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蜿蜒的小河有如祖祖辈辈流淌的血脉,越过高山流过平川,涌入黔江母亲的胸怀。
仙岩留迹
仙岩,位于武宣县桐岭镇旺田村西面猫头山山背、国道旁,距县城公里。旧志:岩内有石如仙人形,石流凝泾,玉雪晶莹,有泉飞溅成珠。传闻有明建文帝朱允炆为避战乱南下,至此题诗。清(年)举人黄山甸将其诗刻碑竖于岩内。而今,村民尚留有残碑,上刻:恭惟,明太子之太孙建文帝是也。御极四年成祖兵入……据流传,尝驻贵邑,御诗三首……新中国成立之初,村民曾在岩内放电影,可容千人。
三台叠翠
“三台”是指位于距五马拦江下游两公里处的黔江右岸的三台山。诸峰磅礴之端,秀出三峰,依次叠翠,凌空列若三台;山上草木青翠,轻拂云烟。雨霁云收,长虹斜挂,掩映层峦。丽日晴天,山光绮丽,微风轻浪。有诗赞曰:层峦如画翠烟笼,特出三峰映泮宫,山色文光常并峙,地僻沙平落晚鸿。
灵湖松籁
在三里镇灵湖村东南面,有一古灵湖,宽十余亩,水色清澈,下有伏泉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人间烟火,半村斜阳。相传湖边有大松三株,盘曲苍翠,直上重霄。每当风雨交加时,籁由天发,如听涛声。渔叟鸣榔,歌声迭起,水月钟声,遥相应答。下流有一拱桥,形如凉月,虽年代久远,仍风雨如磐。桥下有蒲苇,水浮荷菱,游鱼穿梭,距县城9公里。
古迹钟声
位于县城东南向的古迹滩下,有一沙洲,江水至此陡然绕滩沿岩一分为二疾泻而下,汛期满江激流,狂涛击岸,宛若钟鸣。这里沙鸥翩翔,芦花飞白,轻舟短棹,漂浮水面。江山壮丽,景色如画,美丽的风光让人留下无数溢美之词。
神窟流泉
在距县城公里处的二塘镇平田村虎头山下,有一座黄仙祠,祠边几株大树下,有一个宽约1.5米的浅窟,残红落叶堆积其间。每年六月初二,该村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击鼓而歌。一到凌晨,村人开始宰杀三牲时,窟坑地浸玉液,而后四周即有泉水汩汩而出,先浊后清。村人随即盛满大坛小罐,所溢之水刚够当晚祭祀所用,年年如是,可谓神奇。
音山迭奏
位于金鸡乡架田村3公里开外的八音山上,当地俗称“打铁岩”,洞内宽敞幽深,原始而神秘。距县城公里。(详见年月日本报《秘境寻踪打铁岩》)。
石壁遗书
旧志称:北面山峭壁上有石如羊,俯临大江,上有草书6行,相传仙人入山化为石,旧志以“石壁遗书”为八景之一。
然而,翻开史料,无一载有关于“石壁遗书”草书6行的文字的内容,“遗书”成谜。
新闻推荐
年出生的王桂枝,当过两届象州县粮食局局长。年退休后,邻居街坊有什么事找到他,他能帮的都尽力去帮,群众有什么呼声,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了不少街坊矛盾纠纷,被群众推选为管理两条街道事务的居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