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鹏雁 罗 侠
开栏语 蓝天大地,鱼水情深。4月13日,广空航空兵某团组织飞行训练时遭遇特情,飞行员跳伞身受重伤。生死关头,河池、来宾、柳州三地党委政府和数百名群众进行一次辗转几百公里的“生命接力”大营救,创造了广西在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救援奇迹。这种不图回报、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行为和精神,充分体现了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军政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凯歌。
今日起,本报推出“天高地阔一家亲”系列报道,深入报道三地党政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营救飞行员的感人事迹,展现三地基层党组织在营救飞行员时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西双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关注。
“飞行员兄弟,你现在好吗?”4月13日以来,广西农民兰绍金、梁忠实等人一直在惦念。
在河池、来宾、柳州,在八桂大地……受伤飞行员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6月2日,忻城,50个日日夜夜的牵挂,相见一笑解愁思。兰绍金、梁忠实等参加营救飞行员的群众代表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治疗的飞行员徐守太再次相见,共叙别后情怀。
两千余公里,隔不断军民的鱼水深情。
时间回到4月13日,那一场桂中大地上的生命接力动人情景仍历历在目。
广空航空兵某团飞行员徐守太在训练时突遇特情跳伞,身负重伤。当地数百名群众自发营救,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展开一场历经3个市、紧急转运200多公里的生命大营救,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军政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凯歌。
“兄弟,你莫怕,我是好人,我是来救你的”
4月13日16时40分,一阵低沉刺耳的飞机呼啸声,打破了河池宜州市福龙瑶族乡与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交界处“弄同”山的宁静,一面降落伞落在山腰上。
“不好,出事了。”宜州市福龙乡弄桑村龙晓屯农民兰绍金与正在山上看木材的忻城县马泗乡村民潘尚财、潘文顺发现情况后,撒腿就往山上飞奔。他们迅速分成两路,朝飞行员可能坠落的地方跑去。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鹏雁罗侠“弄同”山上,简易的担架扎好,村民们用救生圈给受伤飞行员徐守太当枕头。发现徐守太呼吸不畅,忻城县城关镇思耕村农民梁忠实当即脱下外衣帮他把救生圈换掉。为何...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