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宇扬 本报通讯员 黄尚宁
“世间有粮八方定,寸金难买寸田畴;国家重点来扶持,桂中投资几十亿;土地综合来治理,前人种树后人荫……”11月29日,自治区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忻城县召开。该县城关镇范团村村民自编自唱的山歌,道出了对土地整治的热切期盼。
近日,记者走进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只见一辆辆铲车开进田间地头,一台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凹凸不平的土地,一场农村土地整治的“百日攻坚战”,已在桂中大地打响。田成方、路成网、渠成行,正由当地农民的美好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三级联审,项目审批“一支笔”
作为全国10个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之一,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投入、整体推进,总投入45亿元,共实施143个子项目,总建设规模13.33万公顷,涉及来宾、南宁两市六县(市、区),建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6956.11公顷,提高粮食产能1亿公斤。
2010年11月,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正式启动。由于多方面原因,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各个子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自治区政府从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抽调人员,实行脱产集中办公,将143个子项目的推进工作落实到组、落实到人。同时,打破常规,对各个子项目规划设计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专家联合审查,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查时间。今年9月底,工程所有子项目的规划设计评审全部完成,为开工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
对于规划设计评审通过的子项目,项目区采取倒排工期、倒逼推进的方式,力争工程早日开工。来宾市兴宾区共实施72个子项目、建设规模7.69万公顷,是项目最多、工程量最大的县(市、区)。面对迫在眉睫的工程建设压力,该区实行“旬(考)评月奖(罚)”制度,目前该区第一批21个子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第二批51个子项目已全部获得预算批复。
统筹推进,工程建设“齐步走”
为了用好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造福桂中百姓,桂中农村土地整治涉及的南宁市、来宾市积极行动起来,注重项目批次之间的衔接,通过批次联动统筹推进工程进度。
忻城县把第一批和第二批子项目统筹起来,全部按第一批的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呈现出了“齐步走”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10个子项目已有8个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30%以上,另外2个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整体开工率达80%。
把“常委负责制”纳入工程建设,是忻城县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一大亮点。该县实行“一个常委包联一个项目”, 10个包干负责子项目的县委常委,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实行监理单位、农民监督员和巡视组“三重监管”制度,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项目开工以来,为了配合路网和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区内群众已自行拆除房屋36间650平方米,无偿让出承包地43亩,保障了工程施工顺利推进。
再作动员,打响“百日攻坚战”
截至目前,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第一批49个子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最早开工的象州县中平镇多福村项目已完成工程投资的62.8%;第二批94个子项目的财政预算审批基本完成, 其中18个子项目已开工建设,32个子项目完成施工招投标并进入施工筹备,预计所有子项目年内均可开工建设。
为确保明年3月底前第一批子项目竣工验收,第二批子项目完成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建设,自治区政府已吹响了桂中农村土地整治“百日攻坚战”的号角。自治区要求,项目涉及的两市六县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奋战100天,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各项目顺利开工;抓住当前工程建设的黄金季节,加快进度,提高工作量,确保不影响项目区群众明年的春耕生产,对不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施工企业或履职不到位的监理单位要严厉处罚;注重村容村貌的规划衔接,加强教育宣传,努力营造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把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成真正的“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廉政工程”,早日造福于桂中百姓。
新闻推荐
本报忻城讯(记者/陈坤通讯员/李晓成)“一个月前,大家还叫我‘垃圾哥\’,如今,大家叫我‘美容师\’了!”5月21日,忻城县安东乡安东村北荡屯的保洁员黄树林心情愉悦地告诉记者。称谓由“垃圾哥”...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