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忻城讯(记者/罗侠 通讯员/蓝海慧)“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一个个轻盈的身影,随着节拍舞动起来。10月20日夜幕降临,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忻城县古蓬镇枝林村那黑屯公共文化活动广场上,几十名村民就踏着轻快的步伐跳起了交际舞。
近年来,忻城县着力推进搭建舞台、培育人才、开展活动“三大工程”,为农村文化搭建适宜舞台,培养农民演员,举办多样性活动,形成了有该县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三部曲”,像那黑屯这样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队有130多支,每天傍晚在村级屯级公共服务中心、小广场等地随处可见。
繁荣农村文化,搭建舞台是基础。该县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建成147个村屯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有公共服务楼、篮球场、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全县12个乡镇分别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舞台灯光、音响、乐器等文艺演出设备,满足农民自演、自娱、自乐的需要。
该县通过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组建了130多支农民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反映农村新变化、倡导文明新风等内容的文艺作品,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品、山歌等形式表现,实现一支文艺队伍带活一个村。
近日,古蓬镇社区的灯光舞台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不时响起阵阵掌声。那是当地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大展演活动,全镇10支农民文艺队齐聚一堂,登场献艺,悠扬的乐曲在舞台上萦绕回响,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原汁原味的视听盛宴。
该县还坚持“送文化下乡和农民演出队进城”互动推进,利用“三月三”等各类节日,在乡村大舞台举行文艺汇演,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组织农民演出队进城登台演出。
“通过经常性活动搭建舞台、服务群众,通过竞技性活动提升水平、锻炼队伍,这是忻城县举办文化活动的思路。近年来,全县不定期举办舞蹈、音乐、山歌等大赛,组织文艺队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艺队的技艺也得到了提高。”该县文体局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本报忻城讯(通讯员/蓝艳青记者/卢彬彬)4月1日,忻城红渡镇西江村板客屯近30亩的速生桉在“轰隆”的挖掘声中倒下,村民们将一株株柠檬果树苗成片栽入平整好的土地中。几年前,种植速生桉是忻城农民看好的...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